●東南亞越南、柬埔寨等國成為入粵洋工的重要輸出地
●重拳打擊,還是合法開放?勞動部門與專家存在爭議
近年來,來自越南、柬埔寨等經濟相對落后國家的境外黑工大量涌入廣東,沖擊著珠三角的用工市場。記者調查發現,“洋黑工”入境已形成產業鏈,非法中介提供介紹、運輸、提供假身份證等“一條龍”服務。
“洋黑工”正在考驗著我國入境人員管理的相關制度,專家表示,中國未來可能將廣泛面臨勞務輸入問題,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須提上日程。這一情況已經引起廣東省的高度重視,省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廳兩位副廳長昨日已帶隊到珠三角調查“洋黑工”情況。
“洋黑工”涌入珠三角
外籍勞工肯干、能吃苦、工資低,很多珠三角工廠明知用的是非法入境的洋勞工,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4月中旬,佛岡縣公安機關在位于廣東清遠市佛岡一家名為“萬興電子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的工廠內,發現了24名涉嫌非法偷渡入境的越南籍勞工。其中一位名叫中良的越南勞工說,他14歲就從越南偷渡過來,已經在珠三角幾個工廠打了5年工。
“他很少與我們打交道的,平時都是獨來獨往,非常警惕。”國內工人告訴記者,最多時廠里有30多個越南人,大多在回收車間工作,沒有什么技術含量。
說起對越南人的印象,廠里工人挺有好感。“很能吃苦,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就是工作,每天大包小包地背來扛去,不少我們不太愿意做的辛苦工作,都是他們做了。”
記者了解到,“洋黑工”現象并非佛岡這一家工廠獨有,深圳、東莞、云浮、肇慶等地都曾發現。一段時間以來,廣東的“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住、非法工作)黑工,除越南人外,也有不少來自東南亞的緬甸,南亞的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甚至還有非洲的。
東莞某制鞋企業的李老板告訴記者,柬埔寨、老撾的工人工資待遇的水平比國內工人少1/3,一旦經過3—6個月的適應期,他們的持續勞動能力要比國內工人強。“國內很多年輕工人都吃不了這個苦”。
在廣西、廣東等地,一些企業老板對境外打工者抱有好感。在珠三角一帶的玩具、制鞋、皮革等工廠,“洋黑工”的收入平均為每月800—1000元人民幣,要比他們在國內的月收入高出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