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廣西的其他鄉鎮亦在“響應號召、大種桉樹。”
“(從2002年開始)速生豐產林每年以200萬畝的速度遞增,這其中超過90%是桉樹。”廣西林科院一位專家表示,行政命令讓桉樹種植一窩蜂的上馬,但政府卻并沒有估計到因此而導致的銷售難題。
今年6月中旬,《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廣西調查發現,8年前已經簽訂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至今扯皮難產,雖然金光集團位于欽州的項目已經于2005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但整個項目的一期工程尚在“設備調試”,而斯道位于北海的項目則只是圈了3750畝地,一點工廠的影子都沒有。
桉樹的最佳砍伐期是4年。但外商承諾的項目遲遲未能落實,農民們或者自尋銷路,或者只能放任其在林地里繼續生長。
廣西林業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廣西商品材的采伐指標為1800萬立方米,但實際采伐量不足1000萬立方米,有近一半的商品材林因政策的因素和加工能力的缺陷而砍不下來,大量已經超過輪伐期的桉樹仍舊占據著林地,但是其生產速度明顯放緩,樹木的材質也日漸衰敗。
“斯道式”圈地
2002年,斯道與廣西政府簽署框架協議書,計劃投資220億元在廣西北海建設大型林漿紙一體化項目。
按照框架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其中廣西林業集團以240萬畝林地入股,占股15%,斯道廣西公司以現金占股85%,整個項目定于2005年開工建設。
2005年,廣西方面開始按照協議陸續向斯道移交林地,但斯道承諾的開工時間卻一再拖延。而金光集團的項目也進展艱難。
“這兩個項目的進展都遇到了些問題。”6月12日,廣西林業廳一位官員告訴《財經國家周刊》,廣西自治區政府是試圖用斯道和金光兩個項目的市場預期,盤活整個廣西林漿紙大局。“預期和結果出了岔子。”
斯道對合資公司的出資方式提出修改。在知情人士提供的一份《關于向斯道拉恩索移交林地工作匯報》的材料上記者發現,在雙方2006年再次簽署的協議中,原本承諾以現金出資的斯道將出資方式改為“以現金、林地和林木資產出資”。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先后奔赴北海、欽州調查時發現,雖然滯后了5年,但金光在欽州的廠區周邊也形成了長達3公里的木料堆場,按照金光方面的說法,“一期工程化機漿生產線已基本建成進入設備調試階段,即將進行投產。”而斯道位于北海的項目則連基本的廠房都沒開建。
“從2001年進入廣西直到現在,斯道從來沒有承諾一定會在廣西建造紙廠。”廣西林業廳原副廳長、廣西林業產業協會會長裴安道告訴《財經國家周刊》。然而,為了讓斯道建廠,廣西已經將100多萬畝最好的速生桉林地轉讓給了對方。
大量已經種植的桉木林,導致地方政府委曲求全。2005年年底,自治區黨委以常委會決議的方式表決,將自治區最優質的8家區直國有林場的林木作為股份與斯道合資,同時將開工時間延遲至2006年。
為表達合作的誠意,自治區政府甚至與斯道簽訂合作的排他性條款,并以每畝6.16萬元的優惠價格為其提供北海市鐵山港區3750畝的工業用地。
“這只是政府的一廂情愿,斯道從來沒說要買地。”熟悉斯道方面的知情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時至今日,斯道的前期工作根本沒有展開,連合資公司這一基本的項目運作平臺都沒成立,開工建設的日期自然也是一拖再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