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證地產評論
真假空置莫衷一是
□本報記者 林喆
每當我們看到城市里很多樓盤的窗戶在夜晚漆黑一片時,都會感慨房屋空置率是何其的高。但一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空置率究竟有多高,誰都沒有權威的數據,分析人士因此也無從下手。
不久前,有媒體稱中國660多個城市現有連續6個月以上電表讀數為零的空置房6540萬套,足夠2億人居住,似乎為此找到了答案。不過,國家電網隨后發出澄清,其數據僅為電力統計,作為判斷空置房的依據會有很大誤差,令空置問題再度成謎。
通俗地說,空置房是指市場上賣不出去的房子。根據住建部和國家統計局的定義,空置房是指竣工一年之后沒有實現銷售的房子。國家統計局曾經公布過全國新房空置面積的數據,但自2009年伊始,這一數據被“指數”所代替,公眾便只能了解空置面積的增減,無從獲悉更具體的空置情況。
最近公布的空置面積數據截至2008年12月。那時,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1.64億平方米,其中,空置商品住宅9069萬平方米。隨后,空置面積有所減少。從2010年開始,全國商品房空置指數逐月提高。到今年6月末,全國商品房空置指數為104.65,比5月份提高1.17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6.06點。以此推斷,目前,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并不低,基本上維持在1.6億平方米以上。200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37億平方米,空置率接近20%。
如果以竣工一年以上未銷售的商品房作為空置房的依據,那么,1.6億平方米以上的空置房,主要源自供應結構的問題。即開發商提供的產品與市場需求不能對接。其中包括定價過高、需求錯位、房屋質量低、戶型結構差等種種因素。
從房地產開發的角度看,項目后期的產品往往是高端產品,被賦予較大的市場價值。在房地產市場火爆時,多數項目的定位會日益高端化,脫離普通百姓的承受力。2009年,房地產市場異常景氣,導致開發商在項目開發時,不斷提高檔次和客群定位。市場在調控中趨冷后,供求錯位問題也就凸顯出來,商品房空置現象便日益突出。
如果將空置概念擴大,將已銷售但長期不居住的房屋也納入空置房的統計,那么,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空置率無疑將進一步提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個人擁有多套住宅屢見不鮮。其中,相當比例的房產擁有者僅僅出于投機需要,囤積住房,并任其空置,待房價上漲后賺取價差。另外一些改善型房產擁有者住上了新房,但舍不得出租舊房,或者嫌出租麻煩。這兩種情形也導致空置率高企。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我國目前正處于人口大遷移過程中,除了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外,城市間的人口流動規模也較大,其中不乏舉家遷移的情形。這些遷移的人口在新的居住地居住后,由于逢年過節還要返回故鄉,因此原居住地的住房不大可能出售和出租,而又長期無人居住。
因此,我國住房高空置的問題,有一些是市場的原因,還有一些是我國目前社會變遷中的正常現象。對于供應結構和投機導致的空置問題,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調控。空置是社會資源的浪費,與目前倡導的低碳經濟背道而馳,政府也應該出臺針對性的政策,鼓勵空置房用于出售或出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