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國家能源局權威人士獲悉,我國能源戰略規劃已經經歷了多輪意見征求,目前正在進行細節的完善,可能于今年三季度公布,而緊隨其后,包括電力、煤炭、石油石化、可再生能源在內的能源子行業的“十二五”規劃也將陸續出臺,目前這些子項規劃已經初現雛形。
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能源子行業的“十二五規劃”將明確體現出調整我國能源結構現狀的思路。具體而言,煤炭在能源結構中占比將下降,而天然氣以及各類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將大幅提升,在此基礎上,電力結構將趨于合理,更加“低碳化”。
專家表示,我國能源戰略規劃將確定能源子行業的原則性發展目標,確定“十二五”期間能源發展的基調,而詳細的目標和任務將由子項規劃完成。
電力:電力結構深度調整
中電聯目前正在開展電力行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工作,為國家能源局制定電力規劃提供政策建議。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總經理汪建平透露,電力“十二五”發展規劃將以電力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強對資源、環境因素的統籌,協調平衡供應側和需求側關系,電力結構優化和節能減排將成為兩大重心。
就電力結構而言,清潔能源將是發展重點。根據中電聯的初步測算,到“十二五”末,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比重將超過30%,而水電、核電和風電將成為清潔能源的主力軍。2015年,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將貢獻3.46億噸標煤。
相比之下,火電的比重將持續下降,但2015年煤炭需求量預計仍會創新高,達到38億噸。中國能源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認為,盡管煤炭仍是我國主力能源,但其在能源消耗中占比應盡可能逐步下降,到2050年可望減至40%甚至是35%左右,煤炭將由現在的支柱能源逐步調整為重要的基礎能源。
電源結構也將隨之優化,初步估算到“十二五”末,我國投入運行的電源裝機總量將達到12.6億千瓦,其中,煤電比重下降到68%,燃氣輪機比重為4%,水電比重為20%,核電比重為2%,新能源發電比重為6%。
專家預計,電力“十二五”規劃將與電力產業發展政策同步出臺,電力行業的能耗標準將大幅提升。此外,中電聯也在同步制定電力行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框架。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表示,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在“十二五”規劃中占據顯著位置。其中涉及到資源節約、加強電廠清潔生產管理和火電廠的污染物控制等內容,氮氧化物控制將成為重點。
國家電網副總經理鄭寶森表示,目前國家電網自身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已經基本制定完畢,目前已經上報到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部門,而智能電網的建設將是國網“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頭戲。
煤炭:行業集中激流涌動
目前,不少省份的煤炭企業整合陸續展開,煤炭的兼并重組依然是“十二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專家稱,“十二五”期間,煤炭企業將由當前的11000家減少到4000家,銳減7000家。“十二五”末,將形成6-8個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煤炭資源將進一步集中。
為增加煤炭企業集中度,國家在政策上鼓勵一個礦區一個開發主體,一個開發主體可以開發多個礦區,促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26日舉行的煤炭企業并購重組高層論壇上表示,目前跨地區跨省域的煤炭整合太少,類似神華集團那樣連煤礦帶鐵路帶港口規模的企業太少,此外,煤炭整合中部分國企存在“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思維。他認為,煤炭整合的目的在于不斷提高產業層次,使得整個煤炭行業維持競爭,既不過度競爭,也不形成壟斷,這樣才能夠滿足煤炭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
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佑國透露,到“十二五”末,我國煤炭產量目標為36億噸。其中,120萬噸以上大型煤礦產量22億噸,占60%,30萬噸以上煤礦產量10億噸,占30%,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產量4億噸左右,占10%。
此外,在煤炭產業布局上,按照煤炭產地的不同功能,我國原來劃分的煤炭調入、調出和自給三個功能區將變為調入和調出兩個功能區。其中,調入區為東北、京津冀、華東、中南、川、渝、青、藏,調出區為晉、陜、蒙、寧、甘、云、貴、新疆,主要位于西南和西北。
“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礦建設將由過去的重視大中型煤礦建設轉為建設大型現代化礦井,山西、內蒙古、陜西、甘肅、寧夏、新疆等煤炭資源豐富的6省區新建、改建的產能不小于120萬噸。此外,新增產能的建設將由此前的以新建為主轉為加強現有煤礦的技術改造、擴大產能為主。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研究設立煤炭準入門檻。有消息稱,屆時一般礦井的年產量規模不得低于30萬噸;國家重點規劃礦區礦井產量不低于60萬噸,沒有瓦斯突出和水災害嚴重的礦井;各主要產煤省份的礦區礦井產量不低于120萬噸。
石油石化:結構調整迫在眉睫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表示,石油石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綱要部分已經基本制定完畢,下一步將針對四個不同行業,對規劃進行進一步細化。
“十二五”期間,石油石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調結構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目標是實現中國石化行業的“由大變強”,并應對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
吳吟表示,“十二五”期間天然氣消費比例將翻番,由目前在能源消費結構占4%的比重提高到8%,為了鼓勵天然氣產業發展,將考慮發揮價格杠桿調節作用,鼓勵以氣代油。
白頤認為,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經過多年發展,產品供應已經由“整體數量短缺”轉變為“結構性短缺”,結構調整迫在眉睫。調結構的主要任務在于發展高端石化產品,以差異化、高價值的產品技術引領發展,實現原料多元化,加快國際化進程。
具體而言,產業結構的調整首當其沖。包括進一步提高油品環保質量,使柴油、汽油比例趨于合理;提升高濃度化肥、子午線輪胎、離子膜燒堿、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環境友好性涂料和染料等先進產品的比重,提高工程塑料、氟硅材料、聚氨酯等高端石化產品自給率等。
在規劃布局方面,“十二五”期間石化產業重要的發展區域是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產業進一步向上述地區集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成品油“北油南運”狀況得到改善。
此外,企業結構的優化勢在必行。到2015年,形成若干個2000萬噸級的煉油市場基地,全國煉廠平均規模超過600噸/年,乙醇裝置平均規模達到60萬噸/年以上,氮肥、農藥、氯堿、純堿、電石等傳統行業通過淘汰落后、兼并重組,減少企業數量,提高產業集中度,全國石油和化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占行業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一,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企業達到10個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