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A股市場走出一波“小反彈”。
6月11日是端午小長假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受美股大漲提振,滬深兩市早盤雙雙高開,后在石化雙雄及銀行股上漲的帶動下,股指漲幅一度超過1%,但在經濟數據公布之后,加上端午小長假的影響,市場謹慎和觀望心理導致兩市沖高回落,全天呈逐波回落走勢,兩市股指勉強收紅。
略超預期的CPI數據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增長3.1%,環比下降0.1%,5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7.1%,環比上漲0.6%。在一些機構看來,此數據意味著目前中國經濟有放緩趨勢。
“這可能和外部經濟增長障礙較多以及國內宏觀政策面緊縮有關。而從CPI同比增長3.1%這個數據來看,雖然略超預期,但基本屬于溫和通脹范圍內。”大成基金指出。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從數據來看,CPI和PPI均略高于市場預期,但在M2增速繼續顯著回落、資產市場不振、對投資的調控效力開始發揮、國際大商品價格走低等多因素的影響下,通脹的壓力正在消退。預計下月CPI將轉平并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到頂,全年平均在2.5%左右。而PPI增速將會有所回落。“通脹高峰和調控高峰正在過去,政策效力漸達高潮,推動經濟向下小步滑動,未來兩三個月經濟會繼續小幅下探尋求支撐。四季度估計GDP能夠在9.7%左右見底,預計 全 年 GDP同 比 為10.6%-11%。”該人士同時預測。
短期內的政策真空期
不少機構都在采訪中表示,短期內政策應該會處于真空期,因為前期政策的真實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但“真空期”并不等于沒有壓力,因為此時前期的緊縮政策還將繼續起作用,所以未來數月經濟已趨穩甚至回落為主。
對未來政策的預期,交銀施羅德表示,目前央行雖然在公開市場操作上,保持了連續3周的凈投放,但這主要是為了解決前段時間銀行間市場資金短缺的影響,以及外匯占款減少對整個貨幣投放以及經濟活動的支持,并不表示政策已經轉向,所以在這個時候,“公司并不認為政策會放松”。
而對后市看法的分歧在于,即目前是處于下跌緩沖期或是處于逐漸抬升的底部。交銀施羅德史偉向記者表示,市場在折騰一段時間后,或將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投資機會。A股跌到當前位置,已初步具備一些底部特征:今年的股市調整前,股指就不算很高,但下跌幅度卻超過20%;從估值水平來看,動態市盈率已與2008年1664點時相差不多,這對市場已有一定的支撐。
“目前,機構跟個人投資者的倉位已顯著降低,基金平均倉位從90%下降到了70%左右。在一個倉位不高的情況下,進一步殺跌的動力應該不是特別強。”史偉稱。
以周期的眼光看市場
今年以來滬深A股屢遭重挫,中間“彌足珍貴”的反彈也只充當了曇花一現。年初跟著“虎頭行情”熱血沸騰的投資者,現在卻心灰意冷。大多數投資者都在承受著半年來接近20%的平均虧損率。海富通基金由此建議投資者,應以新的眼光看待市場。市場是波動的,有宏觀經濟的大周期,也有年內、季內、月內甚至一天之內的小周期,投資者不應忽略這些小周期,反而應對其正視及利用。
“在近期A股震蕩下挫的過程中,周期性行業與非周期性行業便表現出明顯差異。金融、地產等周期性板塊整體領跌盤面,而醫藥、白酒、電子、傳媒等行業相對比較抗跌。投資者若把握了這一規律,在下跌行情中超配非周期性行業,上漲行情中配置周期性行業,有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海富通基金稱。
展望后市,東吳基金投資總監王炯指出,下半年政策面還是會相對偏緊,因此在投資上應相對謹慎,倉位總體保持偏低。在投資標的選擇上,也相對弱化周期型行業的配置,而是主要圍繞“調結構”而演繹,“重點配置新能源、新技術、新消費等新興產業所孕育的成長股的投資機會。”
王炯強調:“相比于大的基金公司,中小公司往往不具備資金和市場影響力優勢,因此,對企業價值的分析和判斷,就必須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檢驗。”而在信誠深度價值基金經理張鋒看來,今年的市場異常復雜,雖然抓住經濟結構性調整帶來的投資機會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是挖掘個股背后的價值低估原因仍顯得尤為關鍵。對于中國股市的長期表現,張鋒很樂觀。他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空間還是很大,從消費來看,中國人均指標還是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甚至包括印度等國家,如果經濟增長方式的結構性調整能順利完成,中國經濟的上升空間會非常大。
加息可能性變小
由于此次公布的數據基本都符合之前預期,“所以現在這個時間點上談論加息意義已經不大,只能說加息越來越像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當然之前也有很多機構預測5月份之后CPI漲幅會逐漸回落,這還需要等待6月份數據出爐才能作判斷。
目前已有機構預計,由于基數的影響,6月的CPI可能會達到3.5左右的水平,這個時候政策的壓力會相當大。所以,短期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目前國內外環境都不確定的情況下,加息的可能性也會比較低。
對于很多投資人而言,都比較擔憂加息影響債券投資的收益率。銀華信用債券基金經理孫健對此認為。加息分為加息初期和連續加息兩個階段,只有連續加息將對債券市場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今年在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基調下,央行大幅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的加息預期已經弱化;長期來看,明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溫和通脹下的加息,對債券市場的影響較小,加上信用債本身具有較高的票面利率,在加息背景下具有可對沖利率風險的優勢。
更有機構認為,目前看短期內加息已無可能。因為事實上目前階段已經錯過了所謂的“加息窗口”。目前情況看,物價可控,經濟過熱緩解,沒有加息的觸發因素。而且,緊縮的信貸政策及嚴厲的房地產調控能夠部分替代“加息”政策的功能。“現在需要預防的反而是對于經濟較強的過于樂觀的預期,因為一旦誤判,在更加緊縮的環境下,經濟可能會出現硬著陸風險。”該人士提醒說。本報記者李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