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采訪獲悉,由財政部牽頭制定的規范地方融資平臺的新政策——《地方投融資平臺基本處理意見(初步)(以下簡稱《意見稿》),或因地方的強烈反對,近期難以出臺。
“地方債”之所以再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是因為有最新的消息稱,地方債務已從4萬億飆升至7萬億,這引起了決策層的高度重視。
5月2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問題作出了具體指示。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規擔保承諾行為。4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總理也曾強調,將重點抓好“加強地方融資平臺公司貸款風險管理”的工作。
與此不對應的是,此前一度熱議的《意見稿》卻遲遲沒有出臺。據悉,這項政策由財政部牽頭制定,試圖對融資平臺進行規范限制,以遏制其膨脹速度,參與部委還包括國家發改委、銀監會和審計署等部委。
新政或延遲
“《意見稿》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何時出臺還不知道。”6月4日,一位財稅專家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據悉,《意見稿》將從地方和銀行兩方面入手,禁止違規擔保。銀監會也曾明確規定,地方政府承諾函和人大決議的擔保均為“無效擔保”。不僅如此,去年底財政部發出通知,要求規范地方政府及其平臺公司的舉債和擔保承諾行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中地方政府和人大所開具的“擔保函”無效。
早在2月,相關部門就在各省市負責人間對《意見稿》進行意見征求,但時至今日這項新政也尚未出臺。“《意見稿》的部分內容遭到了地方的極力反對。”一位地方發改委內部人士坦言。
該人士解釋,《意見稿》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和人大所開具的“擔保函”無效,“嚴禁平臺公司直接或變相以政府信用提供擔保。”此舉意味著地方融資平臺今后無法以政府信用為名獲得銀行貸款。
據了解,去年在“保增長”的掩護下,地方融資平臺爆發式膨脹,銀監會統計的數字是,僅省市一級的平臺就有3800多個,就融資方式看主要是依靠寬松貨幣政策獲取的廉價貸款。據估計,2009年9.59萬億元信貸中,投向地方融資平臺的高達40%,這使得地方融資平臺的全部貸款余額高達創紀錄的6萬億元,負債率達60%以上。
對于呼聲頗高的政府債券,《意見稿》也有明確表述,稱“地方政府舉借債務實行審批制”——符合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經國務院審核同意,并經當地人大常委會審查批準,可在規模限額內發行政府債券。
現實的問題是,目前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允許單獨發債。省級政府采取中央代發的方式發行債券,今年國務院將代發地方債2000億元。“目前,地方融資平臺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認為,這滿足了地方對資金的需求。
“地方債務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實際上是一個非常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財政系主任曾康華說。央行調研結果顯示,截至2009年5月末,地方政府的3800多家投融資平臺總資產近9萬億元,負債升至5.26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約為60%,而5.26萬億元的負債相當于去年全國GDP的15.7%,全國財政收入的76.8%,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161.35%。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劉軍民表示:“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行的地方債沒有納入到地方預算,容易釀成風險。”而從地方平臺公司貸款債務與地方政府財力對比看,債務率為97.8%,部分城市平臺公司貸款債務率超過200%。
風險不會集中爆發
“風險確實有,但都在可控的范疇內。”5月4日,社科院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評價課題組負責人劉煜輝表示。但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的負債率之高讓人擔憂,《華夏時報》記者采訪獲悉,舉債接近極限地方的公開數據是“債務率超過400%”,全國至少有10個省市超過了100%。
業界人士對此的判斷是,在未來3-5年內,政府融資平臺風險對商業銀行來說勝過房地產風險,而過高的負債率有可能會將風險傳導至銀行,從而引發更加難以掌控的金融風險?本報記者獲悉,商業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第一批排查已于近期收官,盡管平臺貸款風險在可控范圍之內,但“問題貸款”還是浮出水面。
在浙江,各商業銀行按摸底排查、“解包還原”,立據、抽查以及落實整改三個階段實施。“通過省、市、縣三級機構聯動,逐筆分析項目在借、用、管、還四個環節存在的風險。”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一人士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我們對300多個政府融資平臺項目逐個排查,重點對‘一個客戶、多個項目、立項不匹配、還款來源相同’的200個政府融資平臺項目進行篩查,鎖定目標。”
本報記者采訪也獲悉,浙江一些銀行發放的貸款有“被挪用”的情況。據了解,嘉興桐鄉信用聯社向一家公司發放的4000萬元貸款,被挪用于拆遷項目;交通銀行浙江省分行發放了一筆固定資產貸款1億元,被挪用于安置房建設及配套小學建設項目;光大銀行杭州分行向某公司發放的2.38億元流動資金貸款被挪用于公路建設。
杭州聯合農村合作銀行迅速排查,發現9家平臺公司158960萬元存在“打捆貸款”現象,13家存在資本金不足情況,隨之已擬定整改方案。浙江銀監會有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違規情況,“將提前回收貸款。”
無論是監管層還是銀行,今年以來都開始關注到其可能帶來的風險。銀監會今年4月提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在6月底前完成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授信業務的全面自查清理”,從而引發了市場對政府融資平臺的擔憂。而今,監管層要求商業銀行嚴禁進入不在“4萬億計劃”涵蓋范圍之內,且以政府融資平臺為主體的新開工項目。“商業銀行應該嚴禁進入4萬億計劃之外的項目。”劉明康曾如是要求。
多家研究機構也稱“其風險仍然可控”,比如東方證券研究所在其研究報告中說,即使不考慮項目自身現金流及賣地收入,地方政府仍有多種籌資方式償還平臺貸款,如資產證券化、中央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減持國有資產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的觀點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多為長期貸款,不會導致風險集中爆發。
(本文來源:華夏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