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由定價機制決定 長協制或崩潰
據網易財經報道,新華社行業信息總監陸曉明表示,按照鐵礦石季度定價的規則,當季的現貨市場均價將成為下個季度的合約價格,也就是說4-6月份的合同價實際上是1-3月份的現貨市場均價,而4-6月份的現貨市場均價將成為7-9月份當季的合約價格。
從現貨市場上看,一季度的現貨均價較去年的合約價出現了大幅上漲,因此首次以季度定價模式確定的二季度的合約價格較去年的年度合約價格出現了接近100%的漲幅。而在4月份,鐵礦石現貨市場價格繼續大幅上漲,并屢創新高,有望較一季度的現貨成交均價(即二季度的合約價)繼續出現大幅上漲,盡管5月以來出現了下跌,但仍處于比二季度的120美元/噸的合約價高得多的位置。陸曉明由此認為,三大礦商繼續提高三季度的合約價格并不意外。
但由于三季度的鐵礦石價格將以二季度的現貨均價做標準,而三季度的現貨價現在處于持續下跌的通道,最終有可能出現現貨價低于合約價的情形。鋼企或將放棄合約,轉而直接從現貨市場采購。陸曉明認為,如果鋼企選擇放棄合約從現貨市場采購,會因為短期利益而對鋼企和礦商雙方的長期利益造成損害,最終或會導致合約定價體系的完全崩潰。他認為鋼企應該遵守合約,按照合約價進行采購。
多行業受房產調控影響 鋼價已下跌
探究三巨頭此番集體“大開口”的依據,仍然是所謂的“中國需求”——預計鐵礦石進口將增加5%,至6.6億噸。然而這一次,三巨頭極有可能撞上中國政府新一輪房地產調控這堵“高墻”。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5月19日,來自“我的鋼鐵網”的數據顯示,上海建材價格繼續回落,免檢大螺3800-3820元/噸,每噸跌30元;普線3910-3920元/噸,跌20元;圓鋼每噸跌去20-40元/噸。受房地產調控政策預期的影響,鋼材市場已然進入迷茫期。分析人士稱,一旦中國房地產投資出現大幅下降,房地產業對鋼鐵的需求也將隨之走低,鐵礦石需求和價格毫無疑問會出現雙降。那么,三巨頭將受到巨大沖擊。
此前有一些國際機構分析師直言,鐵礦石巨頭推進現貨市場定價機制本身就是基于一種極其“弱智”的假設,即現貨價格會一直上漲。但中國房地產業在內的,一系列可能出現的“急剎車”,都將促使中國需求不斷減少,最終給所有大宗商品價格帶來下行壓力。他們預計,鐵礦石價格很可能會在短短一個季度內跌到目前水平的一半。
國內鋼廠心情復雜可能"高價履約"
雖然現貨礦價卻正連連下挫,大有跌破160美元/噸的趨勢。不過即使當真倒掛,面臨尷尬的國內鋼企一方面大喊不能承受,已經有民營小鋼廠開始溫爐減產,因為原料成本太高。另一方面這些鋼企卻坦言“不敢違約”,因為2009年礦山的集體斷供已經讓鋼廠嘗到苦頭。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2008年,長協與現貨價格曾因金融危機出現過一次倒掛,隨之引發的,是中國鋼企的集體違約。但是,一位鋼企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三季度就算真的倒掛,鋼廠也計劃按照長協合同執行,不會出現集體違約。也因為如此,擁有較大比例長協礦的大中型鋼企在三季度的盈利情況將成為年度最低,部分鋼廠可能為了避免虧損而減產檢修。
“經歷了2009年,我們知道如果違約,礦山的貨真的說斷就斷了。”他向記者介紹,雖然目前中國鋼價正進入下跌通道,但國際鋼價還在上漲,也就是礦石需求仍在。如果中國鋼廠再次違約轉向現貨市場,礦山將在供貨給其他國家的同時,再次對中國企業進行懲罰性斷供。這無疑是鋼廠不能長期忍受的。
此外,他也坦言,由于是季度定價,倒掛情況理應不超過三個月,大鋼廠的承受力尚能維持。但不可避免的是,三季度鋼企的盈利空間將被壓到最低,部分鋼企會重新陷入虧損。“按照目前的礦價和鋼價,鋼廠已經基本不賺錢。三季度礦價再漲,又是需求淡季,部分鋼廠將會停產檢修。”該人士表示,行業轉暖只能期待四季度下游對鋼材需求的再度釋放。
■ 鏈接中國參加鐵礦石談判回顧
2003年,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第一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當年歲末,中國首度參與一年一度的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2004年中國接受了日本新日鐵公司的談判結果,即價格上漲18.6%。
價差引發“倒礦”
2004年歲末,寶鋼作為中國鋼鐵企業談判代表繼續參與到2005年的價格談判中。2005年國際鐵礦石供應價格暴漲71.5%。由于長協價與現貨價之間的價差,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倒礦”隊伍,最高時多達523家。
2006年6月20日,中國進口鐵礦石長協價敲定并上漲了19%。
2007年中國首度談下首發價。寶鋼與三大礦達成了協議,價格上漲了9.5%。當年現貨價遠超長協價,擁有長協資質的大中型鋼企迎來最滋潤的一段日子。
毀約埋下隱患
2008年談判開始出現與往年不同的情形———兩個價格。新日鐵與淡水河谷達成首發價,價格漲幅分別為粉礦上漲65%和塊礦上漲71%。寶鋼又與力拓達成了第二個價格,粉礦漲幅近80%,塊礦上漲96.5%。淡水河谷對力拓達成更高漲幅的長協價惱火,長協機制出現裂痕。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長協價自2003年以來首次高于現貨價。這也導致中國鋼企大面積毀約,拒絕執行長協價,轉而從現貨市場大量進貨。這也為日后三大礦山學樣毀約留下了把柄。
長協潰堤加速
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鋼鐵企業大面積減產,鐵礦石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中國在談判中首次底氣充沛,提出要降價40%以上,但隨后新日鐵與力拓達成降價33%的首發價,中方拒絕接受。但金融危機陰影比預期散去得更快,鐵礦石現貨價逐漸超過長協價。最終中國鋼企也按照日本的首發價進口鐵礦石。這一年中方與三巨頭的鐵礦石談判實際無果,長協機制潰堤加速。
2010年,三巨頭先后棄長協機制而去,并一致推行與現貨市場緊密掛鉤的季度定價方式。全球鋼企無一例外反對這一新體制,然而經濟復蘇,鋼鐵行業大量增產導致鐵礦石供不應求,鋼企最終被迫接受季度定價,業界普遍認為長協機制至此崩潰。
(責任編輯:李雨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