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中國鋼材市場上的兩大主角鋼廠和貿易商均以“散、亂”著稱,所以抱團則成為一種行業共識。昨日記者獲悉,國內又有一家行業協會組織——山西鋼材商會于15日在太原成立。然而,業內分析師表示,這種組建行業協會的方式并不能根治鋼鐵行業的頑疾。
協會管理是行業趨勢
與其他鋼鐵行業協會組織一樣,山西鋼材商會自己制訂的主要職能是,聯系政府和企業,反映會員訴求、協調會員利益、規范行業行為的重要社會組織。
據山西省鋼材商會會長高文變介紹,山西煤炭產量居全國前列,焦炭年產量9000多萬噸,占全國1/3,鐵礦保有儲量38億噸,居全國第四位,這些為山西鋼鐵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山西省今年還啟動實施了冶金等行業的重組整合和技術改造,這為山西省鋼材商會成立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山西從事鋼材貿易的企業有3000多家。
“商會可以把貿易商都集合到一起,統一管理,共同應對市場的變化,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國清稱。
行業集中度過低
不過,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胡艷平則表示,成立協會組織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仍難以根治中國鋼鐵行業的頑疾。目前,國內鋼鐵企業過多,市場無序,在這種狀況下,行業協會想要進行梳理的難度太大了。
據中國鋼鐵協會統計,截至2008年,我國共有大小鋼企1200家左右,其中大中型鋼企約70家,前10家粗鋼產量占全國總量比重僅為43%左右,遠遠低于日本、韓國等國家,產業集中度明顯偏低。
而與鋼鐵生產企業集中度偏低相對應的更是遍地開花、無處不在的貿易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15萬余家鋼鐵貿易商,資質則良莠不齊,年銷售量從幾萬噸到幾百萬噸都有。“如此之多的貿易商導致整個流通市場混亂,投機者大有人在,行情好時蜂擁囤貨、惜售,放大了真實需求;行情不好時爭相脫手、惡性競爭,極易出現恐慌性拋售,無疑加劇了市場波動。”
根據“我的鋼鐵”網提供的最新市場報告,上周國內鋼材價格“趨弱態勢”明顯放大,在部分品種上顯現了“恐慌性拋售蔓延”的苗頭,而貿易商這種拋售心態的蔓延也導致價格加速下滑。
銷售機制弊病難改
另一方面,胡艷平也認為,我國鋼鐵行業的銷售機制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阻礙,這也是組建商會的一大目的,就是把鋼鐵行業貿易商甚至生產商聯合起來。但事實是,這一銷售機制已經根深蒂固,很難撼動。
據介紹,我國鋼材生產企業大都采用經銷商代理銷售和生產企業自銷相結合的銷售模式,其中通過經銷商代理銷售所占比重較大,近幾年這一比重在40%-50%之間徘徊。然而,這種中國特有的銷售模式,既不同于以鋼廠自銷為主的歐美銷售模式,也不同于以綜合商社代理銷售為主的日韓銷售模式,也正是這種銷售模式,給鋼材市場埋下了不穩定隱患。
同時,我國鋼材代理銷售是各級代理商用資金買斷產品,然后進行銷售,業界稱之為買斷式經銷。按理說,鋼廠通過貿易商分流部分產量,貿易商從鋼廠拿資源,兩者之間是最為緊密、相互依存的合作關系。然而,實事并非完全如此,在這種銷售模式下,經銷商處于相對弱勢,不僅資金占用成本較大,而且所承擔經營風險較大。銷售體系中的兩大主角,地位卻截然不同,且兩者不共擔風險,使得本該簡單的合作關系變得復雜,無法真正合作雙贏,更多是相互博弈,有時甚至相互對立。
商報記者 肖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