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概覽》預測:2010年亞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在中國(9.5%)和印度(8.3%)的帶領下,預計增幅可達7%
曼谷(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ESCAP)信息服務)5月6日在京發布聯合國《2010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概覽》,敦促亞太地區各國政府增加社會支出以鞏固這一地區比預期更為強勁的經濟反彈,實現長期的,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經濟復蘇。
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宏觀經濟政策和發展司發展政策局局長Aynul Hasan博士
(中國網 陳博淵攝)
作為亞太經社委員會的年度旗艦刊物,《2010年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和社會概覽》(以下稱《概覽》)為亞太地區各國政府提供了走向更加開放和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路線圖,該地區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62%。
《概覽》表明,即使在經濟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候,得益于該地區最大的一些經濟體的財政刺激方案,亞太地區仍然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概覽》對2010年的亞太地區經濟增長預期有大幅度的提升,在中國(9.5%)和印度(8.3%)的帶領下,預計增幅可達7%。
然而,對于一些國家來說,2010年也是復雜多變的一年。日益增長的通貨膨脹壓力,特別是食物價格的上漲,加上資產泡沫,給希望既保持增長動力又維持金融穩定的政策制定者帶來了困難。在采取必要措施收緊貨幣政策以緩解通貨膨脹壓力的同時,政策制定者們也必須在退出財政刺激方案方面保持謹慎態度,以利于經濟復蘇勢頭的穩固發展。
聯合國副秘書長、亞太經社委員會執行秘書諾埃琳 海澤指出,“政府必須抓住機會,通過投資社會福利項目,幫助那些在危機中損失最嚴重的人們,以此來鞏固經濟反彈的成果;同時還要采取措施減少貧困,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教授 黃益平(中國網 陳博淵攝)
《概覽》還建議運用貨幣調控的措施來緩解短期的資金流入——西方國家流動性過度擴張的結果——它會給本地區發展中經濟體帶來資產泡沫、通貨膨脹和匯率升值等問題。
“根據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那些最窮的人需要好幾年才能從過去兩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的打擊中得到恢復。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幫助這些人恢復資產開始新生活。”海澤博士接著說道。
《概覽》認為,要實現地區內所有經濟體的持續長期發展,我們必須通過提升區域內貿易,擴大地區消費來平衡區域發展,為加快亞太市場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當前時期,亞太地區可以通過創造一個可持續的,相互連接的和更加綠色環保的地區經濟,同時通過縮小地區各國間的社會經濟差距,來保護經濟恢復的長期成果,增強抵御危機的能力,”海澤博士說。“本地區有望抓住契機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發展,并更加緊密的連接起來。”
《概覽》還提出一系列旨在實現更加開放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如加強社會保障和金融開放。
增加的社會福利支出通過直接向家庭提供收入保障,如提供糧食保障、教育和醫療服務保障,從而減少了貧困家庭為防止不測而維持的預防性儲蓄。這些家庭就能夠對當地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并對自身的發展進行投資。
“目前,這一地區仍然有近10億人生活在貧困之中。今天我們讓更多的人擺脫貧困,那我們就會在未來創造更多的消費階層和成熟的市場,”海澤博士強調。
另外,由于本地區的大多數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以農業為生。農業的發展將給他們帶來好處,所以《概覽》建議繼續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進行知識密集型的綠色革命以提升農業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各國還可以通過提高農業的社會開放度來促進農業的發展,例如可以將土地和資源所有權歸還給農民,特別是婦女,并加強他們的經濟權利。
《概覽》建議亞太地區應努力建立一個更加融合和持久的地區性市場,這對本國經濟和擴大的消費階層都有利。到目前為止,本地區同歐洲以及北美的貿易聯系比本區域內的貿易更加緊密。《概覽》同時指出了一些優先事項,如加強地區經濟融合和協調貿易運輸政策,發展地區性金融機制。這些措施將為本地區邁上一個更加開放、更緊密聯系和可持續發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國發展門戶網 葉娜娜/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