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面向省級機關干部的高端講座——“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前天在南京圖書館舉行。主講嘉賓為曾給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課的著名經濟專家、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李向陽先生。他認為由于面臨“再平衡”壓力以及需求萎縮等因素影響,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將低速增長。據介紹,南圖今年還將舉辦5場高端講座,第二場講座將于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期間舉行。
全球經濟“再平衡”壓力大
李向陽表示,目前全球經濟處于復蘇階段,但金融危機還未完全結束,不確定性很大。但從明年開始,中國將進入“十二·五”規劃階段,因此,有必要了解未來五年全球經濟走勢。他從全球“再平衡”與經濟發展模式的調整、全球氣候變化規則與低碳經濟的發展等六個方面,全面剖析了經歷經濟危機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闡述了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向陽認為,目前全球經濟“再平衡”壓力加大,金融危機前美國負債消費的模式不可持續,全球寄望于中國擴大消費以彌補美國消費下降的缺口,但中國經濟規模只占美國的1/4,難以承擔“再平衡”重任。而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歐美,亞洲制造產品用于亞洲內部最終消費的只占32%,剩下的各有21%都是出口到歐洲和美國的。所以中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不可能與歐美市場“脫鉤”。
危機損害將持續7年
“我到過很多發達國家,除了日本和德國還保留了占GDP不到20%的制造業外,大多數發達國家幾乎都沒有多少工廠,但這些國家的老百姓隨便干干,收入卻比我們高很多。”對此,李向陽表示自己曾經感到困惑,但他最后發現,這些發達國家的財富其實主要是來自金融業,比如:上世紀50年代初,金融業僅占美國人薪酬總額的3%,而到了2000年~2005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34%。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為美國人負債消費奠定了基礎。所以,未來改革全球金融體制,還不能損害發達國家的利益,否則改革無法推進。
李向陽表示,根據有關方面的研究,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損害將持續7年以上時間,目前全球消費需求的萎縮將會對生產供給帶來持久性打擊,而且金融監管的加強會導致全球融資成本的上升,因此全球經濟要想很快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非常困難,預計在未來五年,全球經濟將呈現低速增長的態勢。 陳春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