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 部分商品消費稅稅率應降低
除了個人所得稅,今年另一個減稅方向便是部分商品的消費稅。
從現實需求來看,“今年消費稅的部分稅目很可能會實行減稅,比如下調化妝品、摩托車等消費稅稅率”,曾康華說。
以摩托車為例,下調或取消摩托車消費稅一直是大多摩托車生產廠家的期待。當前,在對摩托車征收消費稅的同時,“摩托車下鄉”還實行財政補貼制度,這種“既補貼又征稅”的做法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便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有業內人士分析,領財政補貼購買摩托車要上牌照,也就意味著要繳納相應稅款。一輛排量250毫升及以下的摩托車消費稅為3%,如果再加上10%的購置稅,并不比開“黑車”劃算,因此,一些農村消費者常常會為了“避稅”不愿意領補貼,“摩托車下鄉”的政策效果難免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楊志勇還提出,目前我國對高檔手表征收20%的消費稅,帶有奢侈品稅的特點,但在當前形勢下并不適合征收奢侈品稅。他解釋說,奢侈品稅是對奢侈品消費所課征的一種稅。在現實中,它一般表現為選擇性消費稅。“征收奢侈品稅從表面上看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因為只有富人才能消費得起奢侈品。但是不能再用封閉經濟的眼光來選擇稅制,國際稅收競爭決定了一國在課稅時必須考慮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稅制設計狀況。”
他認為,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奢侈品課征的稅較少,再加上免稅店沒有相關的稅收,其結果是國內不少奢侈品價格高于境外,有更多機會到境外去的富人很可能選擇在境外購物。這樣,不僅相應的稅收國家無法征到,而且連本來作為內需的奢侈品消費也不復存在,內需轉變成為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外需,這與我國一直想要擴大消費,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目標要求也是相反的。
聚焦3 惠農稅收措施或陸續出臺
新近有關“三農”問題的一系列宏觀政策部署透露出的信息,讓人們紛紛意識到,新一輪擴大農村消費市場進程中可能醞釀著更大的減稅舉動。
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夯實“三農”發展基礎、擴大內需增長空間作為2010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緊接著,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具體的擴內需刺激政策,其中,擴大農村市場的消費能力成為重要著力點。曾康華預測,今年3月具體措施將陸續出臺。
有專家指出,應將增值稅征稅范圍延伸到農業,比如對初級農產品征收增值稅,既可以完善增值稅的抵扣鏈條,又可以緩解農業生產者在農業投入上不能抵扣而成為相關稅負實際承擔者的狀況。
同時,“三農”問題的最終解決,需要將大量農民轉移出來,從事農產品深加工工業和非農產業的工作。“應結合城鎮化建設,從稅收政策上支持農民創業,支持農民再就業,這直接關系到農民收入新增長點能否形成的大事。”楊志勇說。
他還指出,要增加農民消費,還需要增強農村公共服務能力。這除了擴大財政投入之外,借助市場力量所進行的農村教育培訓、醫療衛生、公共文化服務等同樣可以得到稅收政策的支持。例如,對參與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企業和個人應有對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可更好地改善農村公共服務,推動農村的發展。
就城市消費市場而言,今年農產品、服裝等價格會保持比較平穩的態勢,加之國家已經著力抑制汽車和房地產市場過度、過快增長,這些領域也不會再現“井噴”“既然城市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會保持比較穩定的增長,那么,下一階段新的政策著力點便可能是旅游行業。”曾康華預測,今年有可能出臺下調旅游企業營業稅等稅收優惠措施。
聚焦4 轉向日益明朗
隨著經濟形勢的峰回路轉,減稅著力點的轉向將越來越明朗。除了可能在上述領域繼續尋求以減稅為支點撬動消費以外,原有稅收優惠力度局部下降也是一個突出表現。
今年1月1日起,1.6升以下排量乘用車征收的車輛購置稅稅率由5%調至7.5%,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至5年。去年兩大消費熱點———汽車和房地產方面的稅收優惠幅度明顯收窄。
此前,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主要包括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增值稅轉型及相關配套稅收政策、成品油稅費改革、調整出口退稅政策等等,其中一些旨在促進消費的調整使百姓得到了實惠。
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2009年1月20日至2009年12月31日購置的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暫減按5%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2008年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征收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征收土地增值稅;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個人將購買超過2年(含2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稅……
在利好政策的鼓勵下,居民消費有所提振,汽車、房地產市場走勢更是大幅上揚。以車輛購置稅為例,減半征收直接刺激了汽車消費。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09年1至11月汽車產銷分別為1226.58萬輛和1223.0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1.59%和42.39%,產銷量均創歷史新高。其中,1.6升及以下乘用車2009年1至11月累計銷量對整個汽車市場的增長貢獻度達到85%。
雖然,減稅作為積極財政政策運用的另一重要政策工具,可以刺激投資和消費,增加供給,進而達到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但是,“減稅也應隨客觀經濟環境的情況而相機抉擇使用。隨著經濟的逐步好轉,政府調控力度漸弱是正常趨勢。”孫鋼說。
不僅如此,這也是抑制相關行業過度、過快增長的必然選擇。“可以預見今年汽車和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類似去年的井噴式增長,否則,土地、能源、道路、環境等都將面臨嚴峻挑戰。”曾康華分析。
再者,減稅需要考慮其效果。“好的政策也存在政策效力遞減的問題。要突破消費僵局,需要包括相應的稅收政策在內的多方配合。稅收不是萬能的,認識到稅收政策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發揮稅收政策的積極作用。”楊志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