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實施西部大開發10周年情況介紹會,相關領導出席并接受中央媒體團記者集中采訪。
12月27號上午,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實施西部大開發10周年情況介紹會,相關領導介紹情況并接受中央媒體采訪團記者集中采訪。自治區扶貧辦政宣處處長覃延學介紹了自治區扶貧情況。
他介紹說,廣西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確立了以4060個扶貧村為主戰場、以農村未解決溫飽和低收入貧困人口為扶持對象,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為目標的新階段扶貧開發思路,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貧困人口逐年下降、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不斷提高。從2000年到2008年間,全區農村貧困人口由800萬銳減到298萬。2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176元增加到2810年,年均增長11.5%;4060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079元增至2376元,平均增幅高于全區均增水平1.5%。
二、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貧困群眾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八年來,全區貧困村通公路率由14提高到80%以上,交通難得問題大大得到緩解,也為貧困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另在貧困村建設沼氣池80多萬座,改造貧困農戶茅草房或危房2.5萬戶,解決近341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貧困地區的生態問題也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已達55%。
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干部群眾的綜合素質逐步提高。貧困地區已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入學已為99%。全面改造農村校舍,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義務教育期間免學雜費。大力加強職業教育,對農民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農民參合率高達約80%,全面覆蓋貧困縣。文化事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大部門鄉鎮及貧困村均建有文化站,實施50戶以上自然村屯通廣播電視工程,綜合覆蓋率達90%以上,極大的豐富了群眾生活。
四、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基礎增強。通過科技扶貧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到戶貸款推動,扶持貧困地區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全區已新建、續建了有區域特色和優勢的水果、桑蠶、中草藥、香料、茶葉等一批生產基地,培植了106家扶貧龍頭企業。到2008年底,全區4060個貧困村經濟作物累計種植面積已達400多萬畝,飼養家畜近三千萬羽。
總結了十年來自治區扶貧工作的成就外,覃處長也指出了今后扶貧工作所面臨的困難。一是貧困人口多、收入差距大。區內農村貧困人口仍有近300萬人,占全國的7.4%,這些貧困人口大多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大石山區、高寒山區和水庫淹沒區,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脆弱,因災返貧情況嚴重。二是革命老區和邊境地區由于其歷史原因和自然環境的限制等貧困問題仍很突出。三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不平衡,廣西是個多民族共同居住的自治區,12個民族自治縣均為國家和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整體發展較滯后。
結合以上各點,“十二五”期間廣西自治區扶貧辦將加大對大石山區、邊境地區、革命老區發展扶持力度,重點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繼續改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努力控制區域發展不平衡,逐步縮小城鄉及農村內部收入發展差距。堅持“四到縣”,即資金到縣、權力到縣、任務到縣、責任到縣,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大力完善扶貧投入、管理、使用和分配機制,力爭到2020年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葉娜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