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上旬,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指出,聯合重組是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然而,合并重組并不是今年最大的新聞,騰中收購悍馬、北汽入主薩博、吉利欲收VOLVO,再加上各個企業的擴產計劃,熱熱鬧鬧的中國汽車進入了整合的年代。
企業間合并重組
整合資源、優勢互補,這些步驟既順應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也符合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實際。
-長安哈飛昌河大整合
上周,兵裝集團旗下的長安汽車集團與中航汽車實現兼并重組。成立新長安集團,兵裝集團持股77%,中航集團則持有23%股權。借兼并重組之機擴張,是長安汽車當前的首要任務。借助哈飛和昌河現有的近70萬輛整車產能、60萬臺的發動機產能及30余萬輛的整車銷量,長安汽車實現超越東風晉升老三的夙愿似乎已近在咫尺。
-江淮奇瑞陷入“重組門”
奇瑞與江淮的“重組”關系總會加上引號。奇瑞汽車是安徽省蕪湖市國資委的下屬企業,在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制造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江淮汽車在A股上市,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國資委,是國內排名進入前5位的商用車制造商。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對媒體表示,從技術到組裝都可以合作。而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則強調,雙方可以合作但不是進行資本層面的重組。看來,對于重組,奇瑞和江淮的意愿并不相同。
除了合作重組,擴大資產規模最直接的途徑莫過于直接收購,而國內不少汽車或非汽車企業已經開始通過這種方式擴大自己的實力。
-廣汽并購長豐汽車
今年5月21日,廣汽集團斥資10.05億元收購長豐汽車29%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這是今年初國家汽車產業振興規劃政策出臺后,國內汽車企業之間進行的首個重組案例。持有長豐汽車之后,除了能擴大SUV合作范圍,廣汽集團手中還多了一個資本運作的平臺,有通過向長豐汽車注資、實現整體上市的可能。
-北汽曲線入主薩博
在收購歐寶未果后,北汽終于在薩博身上找到了自信。自從美國汽車業陷入危機以來,北汽一直覬覦著出海抄底尋找合適的并購對象,采用參股的方式加入了柯尼賽格收購薩博品牌的交易,北汽“曲線”完成了一次抄底行動。顯而易見,薩博已經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依靠進口,北汽方面也已經表示將盡快引進薩博進行國產。
-吉利欲收購VOLVO
幾周之前,福特發布了承認吉利是VOLVO的潛在收購對象的公告,不過這僅僅是收購的開始。該項交易得到了中方銀行支持。沃爾沃目前的工廠、研發中心、工會協議和經銷商網絡將得以保留,同時,沃爾沃將借此進一步增強在中國這個重要汽車市場上的銷售網絡和采購渠道。不過,知識產權問題將是阻撓吉利進一步靠近VOLVO的絆腳石。
-騰中染指悍馬汽車
雖然在10月10日這一天簽署了收購協議,但業內人仍對騰中的這次收購不抱任何幻想。根據最終協議條款,騰中將獲得悍馬品牌、商標和商品名稱的所有權,同時,擁有生產悍馬汽車所必需的具體專利的使用權。但直到其簽署協議后,仍有人對這次的收購持否定態度,認為其只是一場秀。悍馬能不能落戶中國現在沒有定論,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如果沒有軍事意義的話,那么中國政府應該旗幟鮮明地否決中國企業并購悍馬的議案。
-北汽收購福建戴姆勒
這是對北汽商用車資本的再一次增加砝碼。作為已經成為商用車全球都排得上號的北汽,收購福建戴姆勒之后將組建超豪華的商用車陣容,從MPV到輕卡、重卡,北汽最賺錢的部分不是現代的合資公司,而是這一部分。“北汽獲得福建戴姆勒40%股權后,將在‘新的合資公司’主要生產奔馳的兩款MPV車型——Vito和viano。”北汽方面透露說。
大幅度擴大產量
無論是從市場占有率還是從未來中國市場競爭程度來看,擁有足夠多的產能將是決定車企成敗的關鍵因素。
-一汽奧迪擴大產能
“一汽奧迪目前已經有新的生產線來生產即將投產的Q5,同時解決A4L市場供應嚴重不足的問題。”日前,在一汽-大眾奧迪品牌作為2009北京國際金融論壇官方唯一指定貴賓用車的交車儀式上,一汽奧迪市場部官員對記者表示。從去年開始建設的全球最先進的數字化生產線已經完成,奧迪目前在中國的生產能力已經達到年產20萬輛的規模。
-東風雪鐵龍二工廠投產
東風雪鐵龍建設的第二工廠已經在今年正式投產.日前,在雪鐵龍“相伴90年·感恩信賴”客戶專享體驗活動上,記者從雪鐵龍方面負責人處獲悉,C5將在廣州車展上正式上市。而除了在新車型上不斷引進到國內外,雪鐵龍還在售后服務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凡購買雪鐵龍進口車型的中國消費者,自提車之日起,即可享受雪鐵龍為期兩年的全天候“隨行驛站”式免費道路救援服務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務。
-北京現代擴至50萬輛
北京現代二期最終達到的產能將是60萬輛。2010年,其第二工廠產能將升級到30萬輛,兩個工廠共計60萬輛產能,但仍將面臨產能不足的壓力。北京現代常務副總李峰表示,北京現代將在年底啟動第三工廠的建設,規劃產能為30萬輛,預計于2012年建成投產。
-華晨寶馬增資2期工程
日前,寶馬集團和華晨汽車集團就合資企業二期擴建項目簽署了備忘錄,聲明將增資超過50億元在沈陽建設總產能達30萬輛的第二工廠。同時,第一工廠的產能也將由最初的3萬輛擴至10萬輛,總產能達到40萬輛。其中20萬輛產能在3年內實現。這是國內高檔汽車合資企業最大規模的一次增資,也拉開了高檔豪華汽車擴產的序幕。(沈欣 劉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