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硬態度爭取公平待遇
“該強硬時就要強硬,維護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更加理直氣壯。”采訪中,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呼吁。
“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個兩敗俱傷的行為,但是,如果別國對中國實行貿易保護,而中國卻不反擊,那么吃虧的就只能是中國。”宋泓認為,當前,一定要讓個別國家為貿易保護主義付出代價,“一方面我們要有克制的態度,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時候也要采取一些有力的反制措施。從而使各國都感覺到代價,并進而克制起來。”
在具體操作上,專家們建議:
其一,利用WTO,爭取更多的平等待遇,尤其要積極爭取歐美等經濟體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使我企業早日擺脫在反傾銷調查中經常處于不利境地的情況。
針對部分經濟體濫用反傾銷規則的做法,中國在協商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更加積極地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尋求公平合理的解決。
其二,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不僅企業,政府和其他相關利益部門都應聯合起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張燕生表示。
對此,程大為結合WTO研究實務分析,應該從多個角度,綜合處理。以應對“特保”為例,中國動用了WTO法制程序、高層外交、以及報復性努力等多種方式。
“目前,我國在運用WTO規則來處理貿易爭端方面已經不存在法律、技術的問題。問題在于,中國個別行業規范較差,互相競價,比如,在輪胎特保案中,就有企業通過壓價獲得國外市場。”程大為認為,這種對外貿易的不統一,使一些國家有把柄可尋。
程大為還向本刊記者介紹了日本較少發生貿易戰的原因,“日本通過行業協會來搜集國外的信息,一旦有國家對某些產業進行貿易保護之類的行動,行業協會一方面到企業間進行游說,另一方面去對方國家做工作,較早地阻止貿易保護向更嚴重的方向蔓延。”
其三,對國內進行產業調整,并建立出口協調機制。
“當前,我國的出口產品多為中低檔產品,而中低檔產品在世界上又嚴重過剩;另外,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又確實非常強”,張燕生認為,我國不僅要對國內產業進行調整,還要建立出口協調機制,包括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出口產品和價格的調整等。
宋泓建議,中國應該在外交策略上有更加長遠的考慮,“特別是一些跟我國經濟密切的貿易伙伴,應該有更好、更長遠的交流,并且不僅是經濟,也要有外交、人員、文化、社會科學等方面的交流,增加互相之間的信任和理解,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貿易爭端。”(文/記者張輝 實習生孫明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