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經濟是個什么概念?
我國總部經濟理論由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趙弘首次提出,是指某區域由于特有的優勢資源吸引企業總部集群布局,形成總部集聚效應,并通過“總部——制造基地”功能鏈條輻射帶動生產制造基地所在區域發展,由此實現不同區域分工協作、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經濟形態。“總部”是指企業組織結構中承擔管理、研發、營銷、投融資、采購等全部或其中幾種智能的組織機構的統稱。
2003年,武昌區率先在武漢全市提出總部經濟概念,按照武昌區的標準,總部型企業有3類:國際國內大型企業總部或區域性總部企業、省內生產基地與總部分離的總部企業、武昌本土年稅收達1000萬元以上且在區外設有3家以上分支機構的總部企業。截至2008年底,武漢市已經擁有3000余家境內外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武漢市總部經濟已呈“三足鼎立”之勢,發展相對成熟的總部聚集區主要是武昌公司總部區、江漢總部經濟區和黃陂盤龍城第一企業社區。記者 吳睿 實習生 黃金斌
總部經濟論壇為何垂青武昌?
中國總部經濟高層論壇前兩屆在北京舉行,第三、四屆分別在青島、南京舉行,而第五屆選址武漢市武昌區,是有講究的。
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基地,武昌地區擁有武重、武鍋等重點工業企業。隨著城市的發展,大型工業陸續搬遷,為順應制造業外遷、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趨勢,2003年,武昌區在湖北省率先提出了“建設公司總部區,發展總部經濟”的戰略決策。長江、東湖、沙湖合抱的5平方公里核心區、長達23公里的長江岸線上,武昌拉開了發展“總部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的序幕。這在全國范圍內也是比較超前的。
截至目前,武昌區已集聚各類總部型企業130家,其中,國際國內大企業總部、區域總部81家,省內大中型企業總部41家,在區外有三個以上分支機構的武昌本土企業總部8家。如今,武昌區已逐步形成以洪山廣場為核心,以中南路、中北路為主軸,以環沙湖和臨江地區為拓展區的公司總部區。本報記者 劉春燕 通訊員 歐新梅
圓桌訪談》》》
總部經濟理論“源于”飯桌閑聊
昨日,總部經濟理論創始人,武漢武昌區、北京豐臺區、廣州越秀區三位區長以及上海復地集團、廣州戴德梁行房地產顧問公司老總,齊聚“圓桌訪談”,談笑間道出總部經濟發展軌跡。
主持人:在全球范圍內,趙弘是第一位提出“總部經濟理論”的專家,聽說這個理論的誕生還有一段傳奇?
趙弘:總部經濟理論概念起源于1996年一次飯桌上的閑聊,當時,我正在山西某市調研,一知名企業老總提出,公司影響力雖大,但卻難以吸引高端人才,應該如何解決?這是我第一次面對別人的提問無法回答。
1999年,我從山西調到北京,當時的北京制造業在幾年之間幾乎全部消亡,經濟發展陷入瓶頸期。到了2002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北京工業第一季度增長4.1,而西藏都有4.0,第二季度北京6.1,西藏6.0,第三季度北京9.1,西藏9.0,這一奇怪現象引起北京社科院的關注,并立刻開始設立課題。在研究中發現,北京制造業人才資源豐富、信息技術很發達,但是土地成本高,人工成本高,環境污染條件苛刻,各種配套條件成本都比較高,這種局面讓我聯想到六年前飯桌上尷尬的一幕,有沒有共同的解決方案?
而在當時,在北京,很多企業開始將總部聚集在CBD,這種形態已經顯露出來。正在此時,時任北京市豐臺區管委會主任的汪洪給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要寫出總部經濟的思想來。而當時這一理論在國內外都沒有人寫,刺激我對這一課題進行專項研究,最終,這一理論正式出爐。
主持人:在座記者請問吳區長,武昌區發展總部經濟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吳志振:第一是要加強規劃引導,我們要把土地資源規劃好,把最優的地段留給最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入駐。第二個我們需要有項目的推動,現在武昌總部核心區有將近50棟寫字樓,可用空間大概200萬平方米,近期已經開工的寫字樓項目也有200萬平方米的入駐量,但是入駐率都已經達到90%,也就是說我們還需要更多的高端寫字樓空間滿足總部企業入駐。第三個是要營造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搞好交通和綠化,提供高效高質的政務服務,讓引進的高端管理人才、研發人才干得舒暢、住得舒心。本報記者 劉春燕 陳紅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