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三:中國何以頻頻投資海外能源?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單靠本國資源難以滿足需要,對海外的能源和一部分礦產資源產生了需求。近兩年,中國企業在投資海外能源資源方面屢有行動,海外對此有著種種擔心和夸大言論。
“中國的對外投資增加了世界能源的生產能力,是一個積極的因素。”張國寶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張國寶說,為了增加國際生產能力,中國在能源礦產領域進行了對外投資。多數的投資對象國對中國的投資持歡迎和支持的態度。目前,中國能源的國際合作領域也在擴大,從最初的石油天然氣為主,擴展到了天然氣、煤炭、電力、風能、生物燃料、能源科技等各個方面。
“在中國的對外投資中,很多都是和西方國家的大公司共同進行的。”張國寶舉例說,在伊拉克、安哥拉的招標當中,都是中國企業和英國BP公司一起中標。在蘇丹,也不只有中國的投資,馬來西亞等國也有投資。現在,有更多的西方國家公司愿意和中國探討在第三國共同投資的問題。
熱點四:新能源產業是否出現過剩?
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問題時,點了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的名。一時間,新興產業是否出現過剩的討論不絕于耳。
“產能過剩是指風電設備,而不是風電事業。沒有人發出這樣的信息,說中國的風電搞得太多了,要少搞。”一直倡導大力發展風電的張國寶解釋說。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風電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世界大型風電企業維斯塔斯、GE等都已進入中國投資風電設備產業。中國很多大型國有企業,也在從事風電設備生產或者準備進入這個領域。還有眾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到這個領域。
據了解,現在已經進入或準備進入到風電設備制造領域的企業有七八十家,這只是整機制造廠,還不包括零部件企業。但國際風力發電設備市場上,知名的企業也就六七家。
“如果中國的風力發電設備市場那么分散,每個企業的產量那么低,我們怎么會有競爭力呢?”張國寶說,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每年的產量還不到十臺。政府發出“產能過剩”這樣一個信息,是讓投資者能夠冷靜地作出決策。記者周英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