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此前不久,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更令人矚目,顯示中國經濟正在企穩回升。但國內經濟學家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中國回暖”取決于世界經濟運行中的諸多坐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在肯定美國經濟表現的同時,也指出美國經濟活動仍然疲弱,投資和消費仍受抑制。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小廣分析,世界貿易是判斷世界實體經濟走出危機的主要方面。他說:“美國失業情況還在攀高,這就影響全球貿易的恢復。只有全球貿易見底,世界實體經濟才算是真正見底。”
7月10日海關總署公布統計數字,中國上半年連月來的進口降幅有所收窄,而出口下降21.8%的跌幅卻為多年來少見。
針對這些最新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張明認為,進口數據中6月份的全國進口跌幅比上月收窄12個百分點,說明“政府主導的投資在增加,投資的項目本身對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產生需求”。“如果出口疲軟,進口開始反彈的趨勢繼續的話,今年外貿對GDP的貢獻將會是負的。”張明對短期內外貿局勢表示擔憂。
在外需形勢仍不明朗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內部的問題與矛盾更需要消化解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指出,過去一個時期外需主導型發展形成的很多產能并不屬于落后產能,調整起來是相當困難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此外,對于增強未來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方面,祝寶良建議要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未來消費增長的關鍵領域,還是在住和行方面。
盡管任重道遠,但是綜合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中國的表現令人矚目,“保增長,調結構,保民生”舉措成效卓然得到國際社會的贊許。
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表示,從中國政府頒布的政策來分析,中國正在以一種更加平衡的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模式的改革,這種改革將會使中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更具有競爭性。(朱賢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