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具體補貼細則暫未露面,家電廠商在翹首以待中提前爭食這一潛在市場,各種企業版的“以舊換新”活動層出不窮。信息時報記者注意到,在政策細節尚未有定論之前,以舊換新已經成為各廠商促銷的新手法,而對于各種“企業版”促銷新政,消費者普遍認為“條條框框太多了”。
商家:希望政策細節早日出臺
“以舊換新”推出近兩個月,市場上對于該政策的熱度一直很高,但是昨日記者在廣州市某大賣場注意到,由于政策細節的遲遲未定,不少商家對于“以舊換新”也開始觀望。有商家銷售人員向記者直言:“企業也一直在推以舊換新,現在有政策出來當然更好,但是已經過去快兩個月了,如何操作還不知道,給企業的補貼沒有到位,推廣起來難免有所不足。”
記者在采訪中同時了解到,由于政策細節尚未出臺,個別商家存在利用“以舊換新”做幌子的現象,有沒有舊家電無所謂,只要能吸引到消費者就行。
也正是基于此,不少消費者對于很多以舊換新活動也是問多過于行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消費者對于包括補貼標準等諸多細節都存在疑慮,不敢貿然出手,但雖然有部分商家存在幌子現象,值得肯定的是,更多的商家以舊換新還是正面的,其相關活動還是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
記者從國美和蘇寧了解到,自啟動以舊換新活動以來,其單品牌銷量提升了20%~40%,“只是咨詢的人更多,真正出手的則占比不大,尚未出現集中爆棚現象。”
對此,在采訪中,廠商不約而同表示,希望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細節盡早出臺,以消除消費者目前客觀存在的觀望情緒。
消費者:條條框框太多
政策出臺需要時間,而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消費者雪亮的眼睛已經注意到家電以舊換新“變味了”。
記者在賣場了解到,為了招攬生意,有些家電品牌主動為沒有舊家電的消費者提供舊家電,有些甚至不需要舊家電就可“換新”。
剛剛參與了某品牌以舊換新活動的王先生抱怨:“活動的條條框框太多了。”他表示,不換新還好,換新價格完全沒得講了,有時候還得是指定機型才收,有的是指定機型才賣。“全是廠家說了算,顧客一點話語權都沒有。”
事實上,作為廠商的又一次促銷噱頭,雖然都是打著“以舊換新”的旗號,但是廠家的規定又各不相同。
以某國產彩電品牌為例,該品牌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如果購買42英寸以上的電視機,就算沒有舊電視,促銷人員也能代為提供舊電視,消費者同樣能享受換購的優惠。
而在奧特朗熱水器以舊換新專區,舊熱水器換新可享受85折,而在記者隨意的“討價還價”下,沒有舊熱水器促銷員也給了記者同樣的折扣。
一家電賣場相關負責人坦率回應稱,盡管廠家和賣場稱以讓利部分消費者為出發點,但或多或少有搶在政策正式實施前開閘放量的意思。 (曾祥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