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能源安全的不同著眼點
近期國際油價強勢反彈,使人們擔心“天價”原油的夢魘再至。“能源安全是21世紀以來全球都很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前一段時間油價上漲,帶來了能源的不安全特別是消費國的不安全感,”甄炳喜說。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宏圖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此次G8+5峰會關注兩個問題,一個是油價,如何增加產量穩定市場。另一個就是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新能源的發展。“低油價會導致投資的減少,投資的減少又會造成生產恢復后產量跟不上,從而導致油價的大幅度上漲。”
趙宏圖特別談到,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既有利好也有不利。利好是因為金融危機使得很多國家出臺了經濟刺激計劃,希望把新能源作為拉動經濟復蘇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特別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能源新政,有很多新能源方面的內容。政府對新能源進行扶持,希望新能源能夠成為經濟復蘇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拉動力。不利是因為目前油價仍比較低,新能源發展的前提是油價,油價高時方可贏利,企業的積極性也高。但是自去年油價大幅度下跌后,企業的投資熱情也相對下降了。“歐佩克也講只有穩定的高油價才能推動新能源的發展。”
“G8+5峰會應該在能源問題上倡導全球的和諧社會,”肖煉說,縱觀全球,消耗能源最多的是發達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為了解決自身的發展,也需要大量地消耗能源,于是就產生了矛盾。發達國家考慮的是他們的生活質量問題,發展中國家考慮的是他們的生存問題,著眼點不一樣。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應該協商和妥協,比如發達國家可以用節能技術和可轉換能源技術來幫助發展中國家。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發達國家為了牟取高額利潤,對能源技術進行控制,要么是有些專利不賣給發展中國家,要么是賣高價。“這就有問題了,發展中國家需要消耗能源,發達國家需要少用能源,可又不把技術給發展中國家,那發展中國家只能是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再說。這就是不和諧的現實,”肖煉說。
能源安全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問題。甄炳喜認為,生產國和消費國應該利用G8+5這個平臺,就均衡的合理的石油價格進行討論,把油價控制在比較合理的范圍之內。“但是這種峰會本身是一個比較虛的會議,所以我認為也就是務虛而已,具體的達成共識還會有一定的難度,”這是趙宏圖的觀點。
氣候問題上的美好愿望
此次峰會八國集團領導人表示,愿與其他國家一起到2050年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減半,并且發達國家排放總量屆時應減少80%以上。與此同時,八國集團領導人首次確認,全球平均氣溫升幅不應超過工業化前2攝氏度。
八國集團領導人在聲明中還指出,主要新興經濟體也必須采取可量化的行動,在確定的年份之前集體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
近年來,無論是多次召開的主要經濟體氣候變化會議,還是已舉行了兩輪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之所以未能取得實質成果,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內部,特別是歐盟國家、美國和日本之間在制定溫室氣體減排的中期目標方面產生嚴重分歧,一些發達國家違背《京都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的規定,不合理地對發展中國家提出了實行量化減排的要求。
由于發達國家的消極態度是導致氣候變化談判陷入僵局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作為由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組成的八國集團能否在峰會上作出實質性的立場改變,事關重大。
“氣候問題跟能源問題一樣,發達國家一方面不愿意讓發展中國家消耗,又不愿意把最新的技術提供給發展中國家。雙方需要討論,互相讓步才能形成共識,互相指責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肖煉認為,對發達國家而言,應該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排放;從發展中國家來講,不要無限制地以破壞資源為代價來爭取經濟的發展。而且,發達國家內部也有分歧,美國和歐洲的態度不一樣,與日本的態度也不一樣。歐洲近期就批評美國碳的排放量太大。而美國強調中國的碳排放量已經超過美國,盡管中國的人均排放量比美國低。“如果所有國家都想盡量減輕自己的責任,少承擔義務,就無法解決問題。地球是大家的,氣候變化不認你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肖煉說。
科學家們警告說,如果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超過2攝氏度,將會引發嚴重的環境災難。
今年是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根據2007年12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制定的“巴厘路線圖”,國際社會應在兩年期限內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進行談判,并達成新協議草案,以供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批準通過。正因為如此,東道主意大利表示,要努力使本次峰會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里程碑。
意大利外長佛朗哥·弗拉蒂尼在會前曾向媒體強調,八國集團應當關注峰會的具體成效。“我們經常在制定完重要計劃后忽略了對它的落實。應當避免每次峰會在制定戰略的同時,卻忘記了之前制定的、還沒完全落實的計劃。”
“如果每個國家都想方設法去獲取更多的利益,盡量減少自己承擔的責任,那么世界就不會和諧。由于這樣的峰會之后沒有約束力,沒有可操作性,所以常常也只是說起來很好做起來很難,”肖煉對峰會的成效似乎不是很樂觀。(黃海霞陳紅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