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有過一次面臨國際經濟危機的經驗。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也令中國就業、工業生產和GDP增長受到沖擊。當時,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大陸的潛在影響被政府嚴重低估。
盡管2008年夏天,中國并不比世界任何其它國家有先見之明。但是,隨著問題升級,政府迅速改變政策定位,果斷采取措施應對,與1997~1998年行動遲緩形成鮮明對比。
首先,亞洲金融危機標志著中國國際關系出現拐點。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與推動亞太地區經濟恢復增長方面,中國發揮了帶頭作用。
至于當前危機,中國再次展示了其外交力量。中國央行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包括將IMF控制的特別提款權作為一種新的超主權儲備貨幣的設想。
其次,在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決定不讓人民幣貶值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在本次危機中,中國政府的匯率政策已經發生了變化,從兌美元匯價升值轉為保持匯價穩定,貶值呼聲再次遭遇抵制。
最后,1997~1998年,政府出臺了刺激措施以應對經濟面臨的問題,大刀闊斧地改革,為未來經濟增長打下基礎,其中包括推進城鎮住房市場,對國有企業加速改革,以及加速推進加入WTO進程。
這一次,政府再次利用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來支持短期經濟增長,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保未來經濟更平衡發展的主要改革措施出臺。
1998年,中國政府高瞻遠矚的改革措施不僅戰勝了亞洲金融危機的短期挑戰,同時還奠定了未來10年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10年后,中國領導人再次采取急需的短期措施應對眼前危機。但是,目前的問題是需要有先見之明,應著手應對經濟中長遠發展所面臨的障礙。
(作者:湯姆.歐利克 系國際研究機構SMRA China首席經濟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