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241家,實際使用外資276.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34.2%和21%。盡管今年前3個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一度出現降幅逐月收窄現象,但到4月份,月度實際使用外資降幅再度回升到22.5%。
自去年10月以來,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已連續7個月下降,這也是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吸收外資首次全面下降。
對此,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依然存在嗎?
實現恢復性增長有難度
“我國吸收外商投資面臨嚴峻的形勢”,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談及此問題時坦言,“當前,我們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吸收外資情況短期內實現恢復性增長有一定難度。”
該負責人分析表示,外部環境變化是導致我國吸收外資下降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直接導致了全球跨國直接投資規模大幅縮減。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出現經濟衰退,跨國公司對外投資能力下降,投資意愿也明顯減弱。據調查,目前全球擬增加投資額超過30%的跨國公司比例從2007年的32%下降為21%,擬減少投資的企業比例由10%上升為16%。由于許多新投資項目被暫時擱置或取消,2009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將進一步下降30%至40%。
另一方面,為應對金融危機,不少國家進一步放寬對外資準入的限制,出臺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我國吸收外資面臨的國際競爭加劇。
此外,為保住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發達國家重視實體經濟回升,采取財稅等措施吸引跨國公司資金回流,對外轉移制造業進程將放緩。同時,跨國公司為了度過危機,大幅重組其全球投資,導致國際資本將更多地在發達國家之間流動,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將相應減少,面向發達國家市場的制造業投資甚至會撤離,國際資本流向將發生重大變化。
中國仍最具投資吸引力
該負責人也表示,盡管目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當前我國吸收外資面臨暫時的困難,但只要應對得當,及時調整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仍有可能化“危”為“機”。
“中國最重要的特點是有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和龐大市場規模,有比較好的消費增長,這都會給來華投資的外資企業以正面的信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說。
近期有關國際組織和外國商會的調查表明,從長期來看,跨國公司依然看好與中國的投資合作。聯合國貿發會議所做的《2009-2011世界投資前景調查》表明,穩定的經濟增長、龐大的國內市場規模、低成本勞動力、市場開放等因素使中國繼續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中國美國商會最近宣布,在接受其調查的美國企業中,80%以上的企業對今后5年在中國的業務前景表示樂觀;73%的企業將擴大在華投資。
專家分析表示,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中國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將不斷釋放。為應對金融危機相繼出臺的擴大國內需求、保持金融穩定、推動產業振興和技術創新等一系列措施,也將為外商投資提供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因此不排除2009年新批外資項目和規模走出一條“前降后升”的曲線。
為吸引外資創造更好條件
“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姚堅表示,“穩定和擴大吸收外資規模,保持外商投資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我國克服當前困難、穩定出口、促進就業、擴大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他表示,在當前背景下,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支持外商投資。“支持外商投資不僅是支持投資和貿易的增長,最重要的是支持中國的經濟增長,支持中國的就業,支持中國的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的現代化,也是我們現代化過程的一個部分。”他說。
據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認真研究完善外商投資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為外商投資營造穩定透明的政策環境、統一開放的市場環境和規范高效的行政環境。
其一,繼續推進外商投資審批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下放外商投資審批權限,推進投資便利化。
其二,加強產業引導,優化外商投資產業結構。
其三,促進外商到中西部地區投資,優化外資的區域結構。完善中西部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吸收外資的支持政策,研究制定擴大沿邊開放的政策措施。
此外,還將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的金融服務,研究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境內上市的相關政策,引導優質外商投資企業適時在境內上市,緩解資金壓力;為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提供便利,等等。
“當前,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穩定進出口的政策措施,國民經濟和國內消費持續增長,將進一步提振外國投資者的信心,我國吸收外資也將保持穩定增長。”姚堅對此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