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0時02分報道,最近一段時間,曠日持久的鐵礦石價格談判給人以進度突然加速且日益明朗化的感覺,在日本新日鐵與澳大利亞力拓率先談成了33%的降幅之后,日前韓國的浦項制鐵宣布,接受力拓談成的價格。對于一直要力爭更大降幅的中方來說,壓力驟然增長,是接受還是繼續談判,成為擺在中方面前的問題。中國之聲連線記者進行分析解讀。
中國之聲:就我們討論的這個話題而言,中方還是有優勢的,能夠坐在談判席上。但現在看來壓力非常大,去年的時候,日韓企業率先談成了價格,為什么日韓企業總是在中國之前談成價格呢?這樣幅度的價格變動對中國企業和日韓企業的影響怎樣?
記者:去年的時候,在寶鋼和巴西淡水河谷的談判之前,新日鐵和浦項制鐵就達成了65%的漲幅,寶鋼也只能接受。今年新日鐵和浦項再次走在前面,應該說要從兩個方面來看,首先從談判心理上看,反映出新日鐵,也就是日本企業對于中國方面能夠談出一個更低的價格并沒有信心,他們的心理是“不如我先來定”;第二從企業本身特點來看,像新日鐵這樣的日本鋼鐵企業全部是采用長期協議的礦石,不像我國鋼鐵企業,一些中小企業是買現貨,一些大的企業會以長期協議為主,但是也會有現貨。日本鋼鐵企業都是用長期協議的礦石,這種企業追求的是穩定的供貨,避免礦石的波動對于它的價格和預算的影響。
同樣的一個價格變化的幅度,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和對日韓企業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同中國相比,日本和韓國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小得多,而且他們出產的鋼材產品附加值比中國鋼鐵的附加值高得多,他們的利潤空間更大,也更容易把成本上漲的損失向下游轉移。另外,日本和韓國大型的鋼鐵企業同時參股鐵礦石企業,如澳洲24個主要的鐵礦石生產商當中,幾乎都有日本企業參股,并且日資在八大礦商中享有相當大的股權份額,也就是說鐵礦石價格的上漲,會給他們在另一方面帶來投資收益的提高,在成本上是一個彌補,所以影響是不一樣的。
中國之聲:面對日韓企業與力拓供應商達成的現實價格,作為中方談判的主導者,中鋼協是什么樣的策略和態度?
記者:中鋼協在此之前一直堅持40%的漲幅,據韓國浦項制鐵表態,中鋼協現在表示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態度,但是這個態度是什么還沒有公布,也許明天(工作日)就會有進一步的進展。市場普遍的期待和預測是中方不接受價格降幅,并且繼續談判。應該說短短這幾天時間里面,雙方的籌碼沒有太多的變化,剩下的就是心理方面的較量了。
中國之聲:中方在鐵礦石談判中多次陷入波動,這個現狀當中有哪些是值得我們總結的,哪些是很無奈呢?
記者:一方面中國對于鐵礦石進口的依賴程度太高了,我國雖然有很多的礦山,但國產礦的成本非常高,對高端的板材必須用澳大利亞的礦石是一種嚴重的依賴,而對方又在供應上形成了寡頭壟斷的格局;另外,我國的很多企業生產效率比較差,一些落后產能應該剔除掉,國家也正在大力推動這件事,不少落后產能剔除掉就會降低很多不必要的需求,這個對于談判雙方也是話語權的改變有一個影響;最后一點,很多人提議我國應該爭取走出去,就像日韓企業一樣,在國外參股一些礦石生產企業,這樣應該是長久之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