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干旱不等于農業干旱,小麥產區受災也不等于成災”;“中國已連續五年豐收。以五年豐收應對一年歉收,應當沒有太大難度”。“干旱不會影響到我國小麥供應和糧食安全,更不會對國際市場造成沖擊。大旱反而凸顯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將為加快落實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提供契機”。
小麥“基礎價格”牽一發動全身
糧價是百價之基,而小麥價格又是糧價之基。因此,我國小麥主產區干旱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韓一軍表示,由于小麥是我國居民非常重要的口糧之一,而且小麥產量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20%以上,占全球小麥總產量的18%左右。小麥主產區受旱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另據農業部網站介紹,我國小麥品種包括冬小麥和春小麥,前者產量占小麥總產量的95%左右。而此次干旱恰恰發生在河南、山東、河北等我國冬小麥主產區,受旱面積比例高達70%—80%。
而且,小麥作為糧食和飼料的主要來源,除自身商品價格外,還擁有“基礎價格”屬性。以小麥為基礎,衡量農產品投資價值歷來是不少投資者的首選策略。“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的總面積、總產量及總貿易額均居糧食作物的第一位,有1/3以上人口以小麥為主要食糧。”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一位專家稱,“如果小麥開始發力,那么其他農產品價格也要相應上漲。”他介紹,從實踐看,2006年農產品牛市爆發的導火索正是小麥。當年澳大利亞大面積干旱導致其小麥減產近1/3,引發全球范圍內小麥期貨價格連續暴漲,隨即帶動大豆、玉米、棉花等農產品期貨的連續上漲。后來,也因為小麥期貨價格率先回落,才使得農產品從牛市轉入調整期。
“此次受災面積之大、時間之長歷史罕見。”10日,剛從山東菏澤調查歸來的國家糧食局研究員丁聲俊告訴記者,對今年小麥收成影響如何,目前還需要看旱情發展和抗旱成效而定,但要充分估計其嚴重性。
即便不產一粒小麥 現有庫存也夠吃一年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強調,“氣象干旱不等于農業干旱,小麥產區受災也不等于成災”。有專家斷言:干旱不會影響到我國小麥供應和糧食安全,更不會對國際市場造成沖擊。
中國市場學會理事長、前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高鐵生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糧食安全已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中國農業幾乎年年受災,只不過有大小之別。一般情況下,旱災的影響比水災影響大一些。多年來我國一直是抗災奪豐收,中國在抵御自然災害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國糧食平衡過去是按“兩豐兩歉一平”考慮,即在五年內準備應付兩次歉收。但是,由于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中國已連續五年豐收。以五年豐收應對一年歉收,應當沒有太大難度。
“即便不產一粒小麥,現有庫存也夠一年吃,”上述中儲糧的專家稱。
韓一軍認為,只要抗旱措施到位,今年小麥仍然是可以取得好收成的。至于影響甚至威脅世界糧食安全的說法是不靠譜的,過去五年我國連續增產,使得我國小麥庫存非常充足,近幾年來我國小麥及制品基本還保持凈出口狀態。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近期調查預計,干旱將導致09/10年中國冬小麥產量下降5.4%,預計2009年冬小麥總產為1.001億噸,同比減少560萬噸;但5.4%的減產對國內小麥供需平衡影響不大,年末將維持在5200萬噸的水平,安全系數僅略降1.8%左右。
增加抗旱農戶直補 提高小麥收儲價格
“抗旱斗爭雖然是一場硬仗,但我們必須要打勝,”丁聲俊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今年夏糧有一個好收成,才能為全年糧食產量的增長創造好條件。
怎樣打贏這場硬仗,丁聲俊建議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做到“科技抗旱,技術減災”。例如采取節約用水,減少蒸發量,及時補充肥料和保墑等措施。
此外,丁聲俊還建議采取臨時玉米托市收購措施,盡早解決災區農民手中大量玉米賣不出去的難題,這樣既可鼓舞災區農民的抗旱斗志和熱情,也增強了他們的抗旱物質基礎。他解釋說,此次小麥受災區多數也是玉米主產區,例如山東、河南和河北玉米產量分別居全國第二至四位,而且質量高。但去年至今玉米價格持續低迷,農民手中大量玉米賣不出去。這令災區農民很發愁,也影響了抗旱的積極性。
“手中大量糧食賣不出去,還要他們積極投入到抗旱增收中,這必然影響他們抗旱的積極性和斗志,”丁聲俊焦急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災區農民正飽受干旱之苦和玉米價格低迷之憂,如果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多地方農民可能會放棄抗旱斗爭。
氣象服務是“抗大旱、促春管、奪豐收”的基礎。國家氣象局一工程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雖然中長期內氣候很難預測,但從歷史經驗來看,每年的3、4月份多數時候會出現降雨,而這一時期正是小麥最需要水分的時候,因此對旱情不應太悲觀。這位工程師還再三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氣象局自2月7日開始已經進入抗旱氣象服務特別工作狀態,將采取超常規服務手段,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全力投身抗大旱、促春管、奪豐收這場硬仗。
加快一號文件貫徹實施
“大旱使我們認識到了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和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也凸顯了解決好三農問題的戰略意義和迫切性。”多位專家表示,大面積干旱為加快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提供了契機。
據農業部網站報道,日前農業部已經組織20個專家指導組,分赴受旱嚴重的小麥主產區,開展技術培訓與巡回指導。
長期從事農產品期貨研究的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介紹,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圍繞著農業的穩定發展,圍繞著促進農民增收以及采取的系列政策等一共有28條,其中涉及到增加投入的有40多處。而這場50年一遇的旱災將全面推動一號文件精神的全面落實。
他認為,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但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經濟轉型,還需要從基礎做起,從農業、農村和農民做起。然而,這次干旱表明,享有公共產品不均等是農民面臨的最大不平等。例如,城市很少出現水資源緊張局面,而多數農民還在靠天吃飯。因此,旱情促使我們重新定位農業,重新調整相關政策措施,最重要的是加大投入,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收。
東方艾格副總經理陳樹韋認為,今年一號文件最具有實質性,干旱會使落實一號文件的步伐更快。他說,去年全國農民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合計達1029億元。目前因為旱災已經提前撥付687億元補貼,加上4億干旱補貼(范圍外),已經有690多億元補貼發放,預計未來補貼可能會再進一步追加,今年可能超過12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