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國產大豆的銷路難度仍然不小
早在8月份新豆上市的時候,哈爾濱市道外區種豆大戶王德福就聽說了有跨國糧商要來收購大豆的消息。
黑龍江省道外區哈爾濱巨源鎮農民王德福:“咱也不懂,聽說收老百姓挺高興,賣有希望。”
可是讓王德福失望的是,傳說中的大資金遲遲沒有到來,直到現在他家的糧食還堆在庫里一粒也沒賣出去。
王德福:“這100多袋。”
記者:“能有個幾千斤?”
王德福:“一萬斤。”
最近,王德福每天都在為賣豆子發愁,2008年,國家出臺了最低保護價收糧的政策,可是因為賣糧的農民很多,他們排了七天七夜的隊,結果糧庫定額收滿了,他的豆子還是沒賣掉。
王德福:“1.84元,今年來說共產黨,還挺好,挺照顧老百姓,但是他一篩,得篩一毛多錢,合也一塊七毛多,你再雇車就一塊六毛多錢,一畝地200斤,頂多200左右斤,你說賣300的塊錢,種地投入得400多塊錢,得賠100來塊錢。”
盡管還是不掙錢,但這已經是王德福所能賣出的最高價,這些天,只要一聽說哪個地方的糧庫開始收糧,王德福就拉上糧食去排隊。
“昨天半夜來的,都是早上半夜來的。”
“這排了有多長的隊得有?”
“得有二里地。”
“我估計得有幾十輛車?”
“三百輛。”
“三百輛車,今天還能賣得了嗎?這會5點了?”
“賣不了,等著晚上。”
王德福:“明天收不收不一定。”
讓王德福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第二天,糧庫停止了收糧,他的豆子還是沒有賣掉。
黑龍江省永源糧庫倉儲主任鄭善貴:“定的量就是中央下達的指標,給我們的指定計劃。”
記者:“大豆的指標是多少?”
鄭善貴:“大豆是一萬噸。”
記者:“收滿了?”
鄭善貴:“收滿了,大豆收完了。”
記者在采訪時得知,每年兩節之前都是大豆銷售旺季,產區大豆一般要在此前銷售掉60%以上,而黑龍江省全省到現在銷售量還不足2%。
韓文英:“搶著都賣不出去,就這幾天。”
王德福:“你像我們一百戶,能賣出去10多戶來20戶。”
記者:“這能放多久,也不能一直放著?”
王德福:“不放著也沒招,現在老百姓是一丁點招都沒有了,就堆著,現在硬挺。”
專家擔心,大豆的悲劇會在其他糧食作物上面重演
為了保護大豆產區的農民利益,國家出臺了中央儲備收購政策,以較高的價格收購大豆。國家糧食局剛剛宣布的第四批臨時收儲計劃,就安排中儲糧總公司在東北產區收儲大豆300萬噸,累計投放大豆收儲資金已經超過200億元。可是,從我們前面的調查看,國產大豆的銷路難度仍然不小,甚至連國內油脂加工企業也不得不采用進口低價大豆。而跨國農業資本反倒掌握了從大豆采購到倉儲運輸、油脂加工各個環節的主動權,為什么在中國的大豆市場,唱主角的卻是這些外來的和尚呢?
對于海關總署發出的預警,各地政府是如何看待的呢?記者電話采訪了黑龍江省糧食局的工作人員。
記者:“我是想了解一下關于33億收購大豆這個預警發布之后,在糧食部門有沒有什么反應和動作?”
黑龍江市有關部門連處長:“33億,就什么時候這個發布預警,向各個部門發送了,我沒見到過這樣的文件。”
記者:“你覺得會不會造成糧食安全,這33個億如果真的進來?”
連處長:“現在我們知道的是,沒有形成什么威脅,在我們這個國土上他還是得服從我們國家的這些個政令,應該說這個事是辯證的看,從前兩年看,人家收購大豆還有利于我們黑龍江省大豆的外銷外運,農民面臨賣糧難問題,不是怕別人來搶,否則的話,你的流通就阻滯了,國內的市場化和國外怎么接軌這是一個大問題。”
記者了解到,益海國際等跨國糧商新建的工廠都是作為黑龍江省招商引資的項目引進的。
記者:“那目前在黑龍江省的范圍之內,外資進入糧食行業,我們有門檻限制嗎?”
連處長:“現在還沒定其他的門檻限制,咱們這都是過去都是招商引資,還得招人家。”
記者:“那現在四大糧商的外資他們進入黑龍江各種糧食作物里面的程度,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什么樣的方式?”
連處長:“這個我說不上來,我不清楚。”
記者:“有多少外資進來,有多大的量,加工量有多大?”
連處長:“那我不清楚,你就得看看它的項目和誰做。”
跨國資本的到來,對我國糧食安全究竟會不會構成威脅,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李國祥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外資企業如果到中國來,他對整個中國的市場不會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或者說它不能夠影響整個市場價格,那么這種外資到中國來,那么對于中國的糧食市場的發育是有好處的,但是如果外資一旦在中國的糧食市場當中起著一個主導的作用,那么這時候,我們國內的糧食安全就會出現問題了。”
李國祥說,跨國資本對大豆產業的壟斷正是前車之鑒,隨著跨國資本對國內市場的掌控,中儲糧在食用油方面的調控能力日顯蒼白,2007年,在跨國糧商的操控下,國內食用油價格猛漲,中儲糧拋出20萬噸食用油平抑油價,市場上卻波瀾不起,隨后的調查顯示,70%的食用油都進入了一家跨國糧商的倉庫,李國祥告訴記者,現在他最擔心的是,大豆的悲劇會在其他糧食作物上面重演。
李國祥:“所有的跨國企業,大型企業他們的管理效率他們的運行成本應該來說都是比不上中小型企業,那么他們唯一的優勢他就能夠操縱價格或者說能夠影響價格,所以說他們的戰略他們都是通過影響價格來實行高額的這樣的利潤,這個是所有的跨國企業他們基本的經營戰略。”
李國祥分析,目前跨國資本的布局遠沒有結束。豐益國際正準備黃淮地區增加玉米、小麥加工投資,來寶集團則宣布計劃進軍世界棉花市場,而從2005年開始,路易達孚從中國政府獲得了玉米國內貿易的許可證后,正著手將華北和東北玉米銷往南方和西南地區。
黑龍江省九三油脂集團董事長田仁禮:“外資進入絕對不只一個大豆問題,現在已經有外資進入稻米行業,實際上他們看到了我們農產品這個環節,只要某一個農產品可以壟斷,可以賺取豐厚的利潤,只要某一個產品對外依存度高,可以操控,他們就會做文章,如果主要農產品全面出現外資統治的時候,問題就嚴重了,中國這么大的市場,這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只要控制住市場,他們就發家了。”
李國祥分析,外資一旦控制糧食領域,必然像大豆油一樣操縱糧價,每一位消費者必然要為高價糧買單。
李國祥:“大豆油應該來說2008年上半年它的最高位,跟它前幾年最低位相比那么都是翻倍的在上漲,2008年上半年,東南亞的大米的危機,那么都翻了好幾倍,那么這個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李國祥告訴記者,隨著全球生物柴油產業的快速發展,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國家正在加快推動以大豆、玉米為原料的生產生物能源的開發,全球糧食潛在需求量可能出現激增,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糧食被跨國資本控制,后果將不僅僅是要多花錢買高價糧那么簡單。
李國祥:“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決于這個國內糧食它的生產它的自給,一旦發生糧食比較緊張的時候,各個國家它都會禁止糧食出口,實際上在70年代的時候,包括前蘇聯,包括日本他們在國際市場上,有錢都買不到糧食,就像拉美國家一樣,為什么拉美都是窮人,他們沒有糧食吃,盡管國際市場上有糧食有糧源,但是他們沒有糧食吃,所以說這個糧食,不能夠掉以輕心,并不是說你有錢就一定能夠買到糧食。”
半小時觀察:如何保護中國糧食安全?
在全球化不斷加強的今天,我們提出保護中國的糧食安全,保護中國農民的利益,保護中國自己的農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這不得不面臨兩大疑問,一是這合乎時宜嗎?二是我們能保護得了嗎?
事實上,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在全球而言,我們政府對農產品的補貼要遠遠少于歐美以及日韓這些發達國家;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但我們的市場門檻也遠遠低于歐美和日韓。我們經常能看到歐美或者日本對中國的某一項農產品提出貿易壁壘,我們也看到韓國民眾為了抵制來自美國的牛肉,釀成了巨大的社會動蕩。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農業,我們做到其實還很不夠。
跨國資本正在威脅中國的糧食安全,媒體有了許多報道,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些措施,但是我們看到剛剛過去的一年,跨國資本對中國糧油市場的控制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加強。我們需要反思,靠什么才能真正抵御住外資糧商的堅船利炮?肯定不能只靠呼吁,而需要相關部門能夠真正推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來保護中國的糧食安全。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曹植這首七步詩證明了,至少在一千多年前,地球上好多人還不知道什么是大豆的時候,大豆就成了中國人生活中離不開的一部分。希望五年十年后,我們在教自己的孩子這首詩的時候,在吃大豆和豆油時候,不需要看外國人的臉色。
記者:莊嚴 攝像:劉勛
上一頁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