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汽車振興規劃最快本周出臺 或含免征購置稅 石油巨頭罕見價格戰 -三鹿經銷商獲賠60% 奶農尚未得分文 質檢總局:今年重點盯企業  -發改委專家:1萬億投資或2月末進入實施階段 經濟最早2季度復蘇 -東航去年套保虧損62億元 五大電力集團未獲國資委注資確切消息 -6000億公積金建保障房 將率先試點中西部 京滬穗房貸優惠調查 -高層頻頻暗示 創業板牛年有望破繭 創業板標準已作進一步修改 -農民工返鄉潮震川 百萬人瀕臨失業 春運首日學生農民工唱主角 -中國七省市機構改革方案獲批 中紀委:商業賄賂蔓延勢頭初步遏制 -銀監會調信貸政策 中小銀行可突破存貸比 受困危機企業可獲支持 -中小板8只股票創新高 孕育新版"超級散戶" 國資委誓言嚴管"大非"
首頁>>國際經濟
專家描繪09年世界經濟走勢 新興經濟體勢頭不變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1 月 12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目前,全球經濟面臨金融危機和商業周期收縮的雙重打壓,危機使周期調整難度加大,衰退程度加深,蕭條時間延長。2009年,世界經濟衰退恐難避免,發展將呈前低后高態勢。有觀察人士估計,2010年,全球經濟可望逐步復蘇。

全球經濟同步滑落

受華爾街金融風暴沖擊,2008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形勢急轉直下,衰退風險驟然上升。國際機構頻頻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悲觀情緒明顯占上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將放緩到3.7%,2009年降至2.2%。IMF總裁卡恩最近表示,IMF將視情況進一步下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期。

鑒于歐美日等經濟衰退超過預期,2008年世界經濟最終增長恐低于IMF的上述預期值,估計在3.2%~3.5%之間,2009年可能陷入深度衰退。

從增長速度看,發達國家經濟將經歷二戰后第一次年度負增長,聯合國預測2009年發達國家經濟將整體衰退0.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將放緩至4.6%;從下滑幅度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下滑幅度均將達到2.9個百分點;從周期調整看,本次經濟周期比2001年和1998年嚴重,可能輕于上世紀90年代初和80年代——1991年和1982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僅為1.4%和0.9%,調整期持續四年。

從風險程度看,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比上世紀大蕭條時期更多,發展風險更大;從救市結果看,由于全球反危機與反衰退意識強,主要國家宏觀政策協調好,各國投入救市資金空前大,因此,類似上世紀大蕭條那樣的現象可能不會重演。

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是:金融危機影響范圍日益擴大,加速向新興市場蔓延,可能引發第二波危機;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影響加深,使全球商品活動減弱,威脅國際貿易與資本流動。利好消息則是: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有利于緩解通脹壓力,使各國央行調控空間擴大;全球化與區域化趨勢不變;新興市場經濟發展勢頭未被逆轉,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發達經濟整體衰退

受金融危機沖擊,發達國家經濟陷入全面衰退,是戰后首次整體性負增長。2008年下半年,英國、歐元區、日本和美國的經濟已經出現技術性衰退,2009年七國集團經濟將無一幸免。據經合組織(OECD)預測,2008年其成員國經濟增長率將降為1.4%,2009年為負0.4%,收縮程度接近上世紀80年代。

美國滑向深度衰退。由次貸危機衍生而成的金融危機已沉重打擊美國的實體經濟,信貸緊缺,資產縮水,惜貸惜購。當前,美國經濟面臨深度調整,難度之大不亞于上世紀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難于產業結構調整,現在則為金融資產泡沫破滅后的經濟結構調整。OECD估計美國經濟2008年第四季度將下降2.8%,全年增長為1.4%,但其2009年為負0.9%,為26年來最大跌幅。

美國金融機構大量倒閉,汽車業面臨破產危機,失業率攀升至6.7%(11月),私人消費下降3.7%(第三季度),住房投資持續三年下降,企業投資負增長,最大亮點是凈出口,但一旦全球經濟衰退,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減弱。

迄今,所有經濟數據一致顯示,美經濟將陷入深度衰退。最近,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正式宣布,美國經濟自2007年12月陷入衰退。以此計算,到2008年底衰退持續12個月,2009年上半年依然低迷。估計,本次衰退將是二戰后最長的(上世紀70、80年代的衰退時間均為16個月)。

企業投資與私人消費同步衰退,表明美國經濟的調整需要更長時間,復蘇可能呈“U型”,但大蕭條不致發生,“L型”衰退可能性較小。這是因為全球化將美國金融機構的損失擴散至全球,對美國經濟沖擊減弱;同時危機表現形式雖類似大蕭條,但程度輕于當年;而且反危機措施出手快,政策過失相對少;制度、科技、人才優勢不變;多極化與國際合作,有助于美金融經濟恢復。

歐洲陷入整體衰退。金融危機、房價下跌、負財富效應、內需疲弱、失業上升、出口下降,使歐洲經濟處于全面衰退狀態。迄今,歐元區與英國經濟已出現技術性衰退。2008年第二、第三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均為負0.2%,是1995年以來的首次,特別是德法意西四大經濟體(GDP占地區經濟的77%)同時衰退,使該地區前景十分黯淡。經合組織將歐元區2009年經濟增長調降為負0.6%,2008年則為1%,其中西班牙和德國表現最差。

英國的房價暴跌與金融危機極具美國特色,是歐洲重災區。英國政府坦承,“經濟將陷入一場嚴重、持久的深度衰退,形勢是上次衰退(1991年)以來最嚴峻的”。2008年第二季度經濟為零增長,第三季度降0.5%,為18年來最大降幅。IMF預測,2008年、2009年兩年英國經濟將增長0.8%和負1.3%,為G7降幅最大。關鍵是,英國房地產泡沫大于美,調整則晚于美,下跌空間超過美,加之金融危機、內需減弱,結構調整難度大,復蘇需要更長時間。歐洲總體形勢比美國嚴峻。

最近,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經濟已經陷入衰退。2008年第二、第三季度經濟環比下降0.9%和0.5%(同比下降3.7%和1.8%),時隔7年再次出現連續負增長,由此宣告戰后最長的擴張期結束,新的衰退期開始。IMF預測,2008年日本經濟將增長0.5%,2009年則下降0.2%,但跌幅小于G7其他成員,形勢好于美歐。這是由于日本不處于金融危機的中心,受沖擊程度輕于美歐,且地緣經濟環境對其有利。但日本經濟界對前景相對悲觀,認為最快到2009年第四季度才會止跌回升。主要問題是股市縮水、日元升值、出口不振、企業投資與居民消費萎縮,經濟景氣全面惡化。

多數新興經濟體勢頭不變

目前,金融危機開始全面影響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金融經濟穩定,尤其是小國經濟深受沖擊,但多數新興經濟體發展勢頭依然不變。

IMF認為,目前全球經濟增長相當程度上是依靠新興市場拉動的。2005~2009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5%。IMF預測,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減緩到2008年的6.6%和2009年的5.1%,但仍高于過去30年4.5%的平均水平。

IMF認為,這些國家經濟增長是從高位回落,發展勢頭不致逆轉,好于過去任何一次收縮期——2001年為4.3%、1998年為2.5%、1991年為1.5%、1982為2.2%。但諸多不確定與風險,使新興國家再次遭遇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打擊,尤其是礦產資源出口國、出口導向型或金融開放過度的國家/地區,如獨聯體和中東歐地區2009年經濟增長將滑落到3.2%和2.5%,拉美經濟增長將由2008年的4.5%放緩到2009年的2.5%,一些國家可能陷入衰退。

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仍是全球最好的。IMF認為,受全球經濟衰退及金融危機沖擊,亞洲經濟增長將明顯回落,并面臨急劇減速可能。據IMF預測,亞洲發展中經濟體2008年和2009年經濟增長將由2007年的9.5%減緩到7.7%和6.5%,其中“四小龍”經濟減速明顯。亞行則認為,雖受金融危機影響,但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基礎仍不錯,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經濟保持適度增長。

另外,亞洲人謹慎投資與量入為出的理念,使其避免了金融危機的更大損失。問題主要是股市暴跌、匯率波動、資本外流等,而發達國家經濟衰退,全球經濟疲軟,將影響亞洲商品出口。

國際環境異常險峻

美國遭遇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信用危機,世界則面臨全球化以來的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機。

種種跡象表明,金融危機不僅局限于住房抵押貸款市場,更大的危機風險潛藏在信用卡、商業地產和信用違約掉期(CDS)等,特別是CDS風險最大。全球CDS市場規模達57.894萬億美元(2007年12月),其中企業債券占80%,一旦引爆,美國乃至全球將陷入更大的災難。

2008年上半年,美次貸危機派生出諸多次生危機,美元跌宕起伏,熱錢四處竄逃,糧油價飆升,通脹明顯上升等,使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環境驟然變惡,不確定性與風險上升。一些國家經濟從高增長的“天堂”墜入金融震蕩的“地獄”。

下半年,美國金融危機從歐洲向中東歐、獨聯體、拉美和亞洲等新興市場蔓延。據統計,目前已有20個新興市場金融處于危險之中,匈牙利等已向IMF求援,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立陶宛、韓國、阿根廷等金融市場呈現加劇動蕩跡象。“蝴蝶效應”與內外因素交織,使新興市場突發金融危機的風險增大。新興經濟體規模小,自救能力差,且受沖擊大,一些國家面臨國家破產風險。

金融危機猶如一場金融戰爭,使全球金融資產損失慘重。據亞行統計,截至2008年12月3日,危機造成全球損失9650億美元,其中美國損失6641億美元,歐洲損失2709億美元,亞洲為300億美元。IMF估計,金融危機將使全球損失高達1.405萬億美元,其中貸款損失4250億美元,債券損失9800億美元。英國蘇格蘭銀行預測,全球金融機構的損失將達到1.8萬億英鎊(約合2.8萬億美元)。如果英國央行預測準確,那么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將達世界經濟的5%。

另外,金融危機演變成信心危機,股市“羊群效應”十分明顯,全球陷入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熊市。據英《經濟學家》統計,到2008年11月26日,全球股市平均下跌47.3%,其中新興市場跌幅更大,高達59.8%,發達國家下跌45.7%,全球股市蒸發達30萬億美元,相當于世界經濟的56%。主要央行聯手降息并向市場大量注資,但投資者信心依然不振,股市猶如驚弓之鳥,市場信心趨于崩潰。

2008年,全球宏觀形勢變化之快實屬罕見,讓各國決策者措手不及。美元超貶后猛升,糧油價飆漲后暴跌,通脹上升轉為通縮風險,迫使各國宏觀政策由從緊變松,全球發展風險與不確定性明顯上升。應該說,當前全球經濟亂象紛呈,主要源自美國次貸危機引爆全球金融危機,根在全球發展不平衡,美元無序調整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首先是大宗商品價格起伏跌宕。2008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可謂“上躥下跳”。自年初至6月底,全球初級產品價格上漲29%,創35年來最高記錄,7月則急轉直下,一月內下挫10.5%,創28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尤其是石油價格由2007年底的95美元/桶飆升至2008年中的147.27美元/桶(7月11日),暴漲55%,最近則跌100美元/桶,至50美元/桶以下,跌幅超過60%,其漲跌幅度之大史無前例。

商品價格漲跌直接影響國際海運價格起伏。據OECD統計,反映海運價格的波羅的海干貨指數由去年底的不足6000點猛漲到年中的12000點后暴跌至目前的不足1000點,同樣史無前例。

其次是通脹壓力轉為通縮風險。上半年,糧油礦價格飆漲,使各國宏觀政策以抑制通脹為主要目標。年中,全球有30億人口、近50個國家陷入兩位數通脹,75個發展中國家因通脹而削弱經濟增長,30個國家因通脹而爆發社會動亂。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直線下跌,一方面使各國宏觀政策空間擴大,另一方面通縮再次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關鍵威脅之一。摩根士丹利公司預測,以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衡量,全球通脹率將由2008年的6.2%降至2009年的3.9%,美國則將由3.9%降至負0.2%。(陳鳳英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來源: 環球

相關文章:
亞太總裁與省市長國際大會:全球產業轉移與世界經濟變革創新/實錄
2009十大預測: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增長保持3.0%
金融危機下的世界經濟:2009危機中凸顯信心力量
中日韓經營者:世界經濟恢復要待2010年上半年
社科院發布《世界經濟黃皮書》:大蕭條不會到來
世界經濟面臨戰后首次衰退
世界經濟貿易形勢預測:金融業損失慘重 將拖累實體經濟
樊綱:世界經濟可能還有3-5年調整期
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率升至第二 明年全球GDP增長一半來自中國
國家統計局: 中國對世界經濟貢獻率升至第二
圖片新聞:
住建部:地方政府不得越權出臺刺激房市政策
環保部通報環評工作進展 暫緩審批11個高污染項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