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11月9日,中國國務院宣布了一項經濟刺激方案,將在兩年內采取10項措施,投資4萬億元人民幣,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按照現行匯率匡算,這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相當于5860億美元。
美國國會在10月4日通過了白宮提出的價值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再看看中國國務院出臺的這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總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中美兩國的經濟刺激方案有許多共同點,目的都是為了應對眼下的金融危機,都是為確保經濟增長而“輸血”,政府為此而投入的資金規模也都很大。另外,中美兩國經濟刺激方案的投資年限也差不多,中國的經濟刺激方案實施周期是從現在起到2010年,而美國經濟刺激方案實施截止期則是2009年12月31日。然而,切不可因此而認為中國的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方案就是美國的7000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的簡單翻版。準確地說,兩者之間貌似而神不同。
救市思路明顯不同
在資金的投向方面,中美兩國的經濟刺激方案的確存在明顯差異。按照白宮最初推出的經濟刺激方案,美國財政部將可以通過發債募集最多700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購買銀行體系內的不良資產,通過增加需求以達到穩定市場價格、恢復市場信心的目的。相比之下,中國卻是投入4萬億元人民幣用于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建設新的鐵路、地鐵、機場和四川地震災區的重建工作。
不難看出,在運用財政政策手段來刺激經濟的過程中,中美兩國間在側重點上迥然不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中美兩國在經濟發展模式上存在本質差異。
作為當今世界最為龐大的經濟體,虛擬經濟在美國經濟中占的份量很重,金融業對于美國能夠在近些年來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可是,隨著各種金融資產的泡沫越來越大,次貸危機終于導致美國經濟受到金融風暴的困擾,舉步維艱。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經濟刺激方案的7000億美元資金之所以要注入金融市場,完全是對癥下藥之舉。
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體經濟在中國經濟中所占份量則要更重一些,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最主要還是要表現在實體經濟方面。隨著西方經濟的疲軟,中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環境也在惡化。從目前來看,中國的出口貿易雖然還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已明顯下降,而最近一屆廣交會的成交金額也出現前所未有的滑坡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拉動內需意義重大。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刺激方案的4萬億元人民幣資金之所以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也應當是立足于中國國情的對癥下藥之舉。
應當指出的是,美國的虛擬經濟出現問題,但實體經濟遲早也會被殃及,現在已經看出了跡象。目前,美國的有些大型零售企業已經處于破產邊遠,美國的三大汽車巨頭也相繼出現虧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拯救美國的虛擬經濟,實體經濟肯定會受到更大的波及。與美國經濟刺激方案先救虛擬經濟然后再救實體經濟的模式不同,中國經濟刺激方案更加傾向于先救實體經濟再救虛擬經濟的模式。現在,不僅僅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確保,中國在發展虛擬經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很多,特別是股市,縮水非常嚴重,不妥善加以解決也不行。可以預計,隨著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陸續到位,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障。果真如此,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中國的資本市場理應“春江水暖鴨先知”。
救市重心各有不同
既然救市的基本思路不同,中美兩國實施各自經濟刺激方案的實施難點與工作重心也有所不同。
現在,美國的資本市場被許多人看成是一個大的爛攤子,政府出資銀行體系內的不良資產理論上說很“費事”。僅從操作層面來看,要搞清楚到底那些資產屬于“不良”都不容易,沒有個一年半載很難理出個明晰的頭緒。既然遠水難解近渴,就需要找出立竿見影的辦法。為此,美國財政部11月12日宣布,對7000億美元政府救市資金的使用方向做出重大調整,政府資金不會按照原計劃被用來購買不良資產,而是直接投放到金融市場中,穩定并重振信貸市場。也就是說,先不管金融資產的質量如何,只要價格縮水過于嚴重,美國政府就要干預,先把資產價格托起來再說。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在實施經濟刺激方案上的做法側重于先求快,再求好。
與此相反,中國在實施經濟刺激方案上的做法卻側重于先求好,再求快。既然是要立足于拉動內需,就有必要上馬一些能夠拉動內需的項目。可是,面對著長期以來患有“投資饑渴癥”的各級地方政府,千萬要防止對亂上項目照單全付,特別是要防止上馬一些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和一些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的項目。否則,很可能會為將來留下爛攤子,留下豆腐渣工程,留下老百姓的罵聲。為此,對于上馬什么項目,必須要要有一個科學選擇,看一看上馬這個項目意義大不大,而不能像美國政府干預資本市場那樣先買了再說。事實上,如果美國政府發現買錯了股票,還可以再賣掉,而中國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推倒重來。當然,項目的評估論證也要講求效率。在中國,一些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項目往往沒完沒了論證個三五年沒個結果,而一些面子工程由論證到上馬卻往往雷厲風行,這種情況并不稀奇。比較現實的做法是,盡可能找一些原來就已經通過了科學論證卻又因資金不到位而難以上馬的項目,特別是那些能夠緩解國民經濟發展瓶頸的項目和對老百姓欠賬的項目,如交通、能源、醫療等方面的項目。
由此可見,中美兩國經濟刺激方案在實施路徑上迥然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最近出臺的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和前不久美國7000億救市方案雖貌似,卻神不同,前者并非后者的簡單翻版。
( 白明/作者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