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通脹”的全民戰役下,中國農產品(25.25,0.53,2.14%,吧)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思路也日漸清晰。昨天,農業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農產品貿易由去年同期4.6億美元的順差,變為36.6億美元的逆差。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擴大農產品進口一直被視為中國宏調的關鍵步驟。
一季度,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23.7億美元,同比增長34.6%。其中,出口增長9.6%,遠遠低于進口61%的增長率。
“在嚴防全面通脹的大背景下,這一現象具有合理性。”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大豆進口繼續大幅增長,但是谷物仍呈凈出口格局,由此可見,農產品的大量逆差并不是說國內出現了糧食緊張跡象,而是抑制通脹的現實需要。
糧食的特殊屬性讓其與CPI有著遠比其他產品更為密切的聯系。去年底,財政部相繼取消小麥、稻谷等84類原糧及制粉產品的出口退稅,并對部分制粉征收出口暫定關稅。商務部則決定對部分糧食制品實行出口配額制度,“在采取控制糧食出口措施的同時,國內糧食收購價格也有所提高,這有利于減少糧食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