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挑戰與困難
誠然,信息技術在外貿領域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如下事實,這就是我國與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之間仍然存在著巨大的“數字鴻溝”。如果我們不能盡快解決該問題,鴻溝還有可能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而進一步擴大。這樣,前面所述的好處或許就顯得微不足道,信息技術的進步和應用給我國貿易帶來更多的是挑戰和困難。
1、貿易對象發生變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知識含量高的高技術產品必將成為國際貿易的主體,傳統的初級產品以及一般技術的制成品將讓位于高技術產品。有資料顯示,近年來,全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增長速度均高于全部出口增長的速度,這表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經成為國際貿易新的增長點,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國際貿易高速發展的主導力量。據統計,在1976年的全球國際貿易中,以資源為基礎的初級產品和低技術產品占67%,高技術產品僅占11%;到1998年,以資源為基礎的初級產品和低技術產品下降為48%,而高技術產品一躍上升為22%,目前這一比重更高而且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進步還會不斷提高。
在新的形勢下,由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所謂的“數字鴻溝”,國際貿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中心-外圍”趨勢將會得到進一步加強。目前,在世界高新技術產品貿易格局中,美、日等發達國家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全球高新技術產業貿易的80%以上發生在發達國家之間,其中,美、英、德、法、日五國又占發達國家貿易額的90%以上,僅美國就占了世界高新技術產業貿易的三成以上。
2、網絡貿易成為主要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貿易網絡化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網絡貿易必將以其快捷、方便、高效的顯著優勢成為21世紀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目前,越來越多發達國家的企業開始利用互聯網進行貿易。美國制造者協會的調查顯示,80%的美國制造商已經擁有自己的網站,電子商務交易的使用率為32%。采購商的電子商務利用率為38%,在尚未使用電子交易的企業中,35%的企業計劃在一年內使用,54%的企業考慮在未來三年使用,僅有11%企業表示沒有考慮使用互聯網進行采購。同時,一些國際大公司宣稱只接受電子訂單。與此同時,我國大多數外貿企業仍舊依靠電話、電報、傳真的通信方式進行交易,電子商務交易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 。
3、新式貿易壁壘出現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信息化兩大趨勢的日益明朗,美、日等發達國家一方面極力呼吁廣大發展中國家取消原有阻礙傳統國際貿易的壁壘,一方面又不斷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設置重重的新式貿易壁壘,如以商品條碼為代表的物品編碼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系統、電子商務計量單位制式以及標簽和標識制度等,這就是所謂的信息技術壁壘。發展中國家由于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水平落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常常受到限制,難以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比如,美國、歐盟已從1992年起就開始全面采用電子數據(EDI)方式處理海關業務,而不采用EDI方式的海關手續則被推遲受理。目前,貿易壁壘的重點正向技術壁壘轉移,它是當今國際貿易中最隱蔽、最難對付的一種貿易壁壘,并成為各發展中國家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難以逾越的障礙。有關資料表明,我國每年遭受國外反傾銷措施的出口貨物僅占出口額的1%左右,而遭受技術貿易壁壘的出口貨物已超過25%。可見貿易技術壁壘已成為我國外經貿企業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
4、貿易由外資主導
盡管近年來我國在高技術產品貿易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科技部的有關數據,我國高技術產品貿易領域的主體仍然是外資企業。(1)2006年外資企業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達到2478.6億美元和1974.5億美元,占出口和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達到88.1%和79.8%。相比之下,內資企業高技術產品的進出口額規模很小,2006年出口額僅為335.9億美元,進口498.5億美元,分別不到外資企業出口與進口的1/7和1/4。(2)2006年三類外資企業的貿易順差均在20億美元以上,其中外商獨資企業的貿易順差更是高達384.6億美元。而內資企業除集體企業的出口超過進口外,其他企業類型仍然保持著較高的貿易逆差,其中國有企業的貿易逆差最大,2006年達到152.2億美元,私營企業的貿易逆差也接近33億美元 。而信息產業部的有關統計顯示,2006年信息產業中三資企業出口占整個產業出口的比重超過了80%(圖3 )。
圖3 2006年三資企業主要指標占規模以上制造業比重情況
5、貿易方式有待改進
長期以來,由于深受比較優勢理論的影響,我國企業并不注重自主技術的研發,而是熱衷于從事“符合我國比較優勢”的加工貿易,即使在技術密集型的高技術領域也不例外。科技部的有關資料表明,2006年在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各類貿易方式中,加工貿易仍然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出口額高達2458.2億美元,占當年高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87.3%。其中來料加工貿易又是我國加工貿易的主要形式,其出口額占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85.2%。相對加工貿易,以一般貿易出口的高技術產品可以被視為擁有自主研發能力的產品。2006年我國以一般貿易出口的高技術產品為274.4億美元,僅是以加工貿易出口產品的1/9,占高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不足10% 。
6、貿易安全存在隱患
網絡貿易自其產生以來,安全問題就像幽靈一樣如影隨形而至。而網絡貿易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利用互聯網來傳輸和處理商業信息。因而,網絡貿易就必然會存在安全問題,目前貿易安全已經成為制約網絡貿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瓶頸。從整體上講,網絡貿易安全有計算機網絡安全和商務交易安全兩個方面。前者是交易安全的基礎,后者是交易安全的主要內容。商務交易安全是指商務活動在公開網絡上進行時的安全,其實質是在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基礎上,保障商務過程順利進行,即實現電子交易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鑒別性、不可偽造性和不可抵賴性。目前,網絡貿易主要存在如下安全威脅:身份仿冒、未經授權的訪問、服務拒絕、惡意程序侵入以及交易抵賴和修改等。相比美、日等發達國家,我國信息技術相對薄弱,因而在進行網絡貿易時更易受到安全問題的困擾。這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否則稍有不慎就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信息技術給我國對外貿易帶來的各種困難與挑戰的原因并非信息技術本身,相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因素才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應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自主創新、加強信息安全防范,才有可能避免在日益變革的國際貿易中被“邊緣化”的可能。(武鋒 國家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