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經濟與金融高級研究院名譽院長斯蒂格利茨教授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主樓830會議室作題為“全球化與中國”的學術講座,并舉辦《國際間的權衡交易》一書的新書發布會。該書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教授及其合作者查爾頓合著。中文譯本現已正式出版,由“梁晶工作室”策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這本充滿爭議和挑戰的書,通過建立嶄新的基本經濟模型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開放市場,繁榮全球經濟的最佳途徑。該書是斯蒂格利茨對世界貿易組織多個回合談判失敗的思考。新自由主義論斷的前提是完全市場和效率假說,這些假設在發達國家是基本成立的,但往往與發展中國家的現狀不符。本書并不是以理想化的抽象模型為基礎,擺脫了經濟學家慣用的假設、工具,而是直面現實,根據現實世界的癥結提出針對性的對策。
斯蒂格利茨發表演講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被認為是21世紀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貿易是幫助發展中國家步出困境的一種方式,這也自然引發了貿易政策的爭論。本書與斯蒂格利茨批判自由貿易意識形態的立場一脈相承,是作者反思WTO多個回合談判失敗的成果。作者認為過去的“發展回合”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發達國家沒有顧及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所以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不公平的。作者提出一個基于現實主義的新模型,用于處理窮國與富國之間的貿易關系。本書所要傳遞的信息是:所謂的“發展回合”根本就是名不副實的,因為這些“發展回合”并不是一個提高最不發達國家福利和促進這些國家發展的議程。而本書提出了一個解決上述問題的“一攬子”方案。
貿易體系應該以削減貧困和公平性為核心,任何傷害發展中國家或者更偏向于發達國家的貿易協定都是不平等的。一方面,自由貿易政策本身的非對稱性導致了該政策不能自動轉變為經濟增長,無力縮小國家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落后國家并沒有為有效配置資源所必需的政府和市場制度,對外開放不一定能夠帶來繁榮。作者提出貿易政策應該要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水平,并且將發展中國家融合到全球貿易體系中;所有的WTO成員國都應該向給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小國完全開放市場;發達國家承諾消除農業補貼;增加發展中經濟體獲得金融資源的機會;消除有利于富國的全球協定,如專利和知識產權協定等。
簡言之,本書作者提出了一個可行的、合理的途徑,能夠使得當前貿易體系更為公正。本書文筆生動、資料翔實,緊密聯系現實,分析問題入木三分,是所有貿易談判參與者及關心人類未來的人士的必讀書。(黃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