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股東從中作梗?
至于中鋼是次突然提出敵意收購,是否意味著雙方的關系陷入僵局,上述權威人士表示,也不盡然,中鋼的發難純屬勢之所迫,因為在雙方的談判過程中,中鋼感覺到如果收購不成,可能對其在雙方合資公司當中的利益不利。
“可以說,中鋼是為了保護自己在合資公司當中的權益才不得已出手的,對于目前的談判情況,中鋼實際上非常失望,”該人士稱。
中鋼集團發言人并未正面回應本報記者的相關查詢。
事實上,另有消息人士表示,中鋼在此期間已經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其中就包括增持Midwest股權。
1月25日,Midwest公告稱,該公司注意到中鋼24日在市場增持公司股權至10%以上,作價為5.3澳元。
截至目前,中鋼持有Midwest的股權比例已經達到19.89%,按照其全面收購協議,只要能夠取得50.1%的Midwest股權,即對Midwest的控制權,該次全面收購就將生效,這意味著,只要再此取得30.21%的股權,中鋼就將全面入主Midwest。
“唯一的不確定性可能是在Midwest的另一大股東David Law。”知情人士透露。
David Law的身份惹人關注。
據稱,他本人既是Midwest的董事會副主席,也是第二大股東,目前持有Midwest約13%的股權,此前中鋼的第一次收購建議被否,主要就是David Law的原因。
參與該交易的消息人士說,David Law在談判當中,一直存在某些利益沖突,而傳聞當中的某些不合理談判條款,就出自David Law的要求。
來自外電的消息稱,David Law曾表示自己實際控制的Midwest股權數量遠超過13%,但果真如此的話,David Law恐怕將因未真實申報持股量而觸犯有關監管條例。
不僅如此。Midwest此前公布的一項股權激勵提案也將該公司的管理層推向了風口浪尖,質疑之聲風起。
根據該公司的提案,公司將向董事和高管以非常低的價格發放高達1300萬的期權。根據安排,還可以拿到400萬的期權,而公司主席Jesse Taylor和董事Roger Tan以及Stephen de Belle,每人也可以拿到300萬期權。
這項安排被理解為直指中鋼。
不僅如此,該項期權的受惠人包括公司的非執行董事。而在澳洲的監管條例中,非執行董事是不允許接受期權和花紅的。
“在我看來,這根本就是非同尋常的,”香港一家持有Midwest的對沖基金代表表示,“他們試圖分給這些人超過10%的公司股權,而這些非執行董事拿到這些期權之后,就存在利益沖突,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會代表少數股東的利益了。所以,他們是要跟公司的主要股東David Law站在一條戰線上了。”
該期權激勵議案將在金妮娜5月份的公司股東大會上由股東投票通過。
14日,中鋼已經明確表示,堅決反對該項提案。
“我感覺,David Law是中鋼收購成敗與否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上述參與交易的消息人士表示。
據稱,澳洲金融委員會、證監會等有關機構將展開對David Law的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