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紡織網最新發布的紡織經濟運行報告指出,下半年紡織行業整體仍將保持穩步發展勢頭,但七大風險因素亦會影響到行業的生產和發展,包括比較優勢弱化、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退稅調整、貿易壁壘升級、產能過剩、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及結構性矛盾等。
今年上半年,紡織業告別快速發展階段,進入穩定增長時期。較之以前,行業盈利增速下滑,出口增速也放緩。今年1-4月份,我國紡織出口增速波動幅度之大令人吃驚,2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增幅接近70%,但3月份增速驟降至-25.36%,4月份又反彈至15.07%的水平。作為紡織品出口大國,出口的大起大落也影響著紡織經濟運行形勢的變化。
對于下半年的形勢判斷,第一紡織網主編汪前進表示,“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有利方面,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穩定提升,能夠拉動內需市場發展;同時,世界經濟仍處于上升區間,也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穩步增長有利。但他同時認為,紡織業面臨的七個風險不容小覷。
總的看來,我國紡織品的比較優勢在逐漸弱化。由于近年來國內土地、原材料、勞動力等價格上升,導致我國企業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上升了21.3%。而2007年以來人民幣升值的加速和紡織品出口退稅的下調,進一步削弱了我國紡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比較優勢。而人民幣匯率升值和出口退稅調整的風險依然存在,這將進一步擠壓紡織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
此外,我國紡織品在對外貿易中面臨的貿易摩擦處于不斷上升狀態,國際上對我紡織品設置貿易壁壘的方案也在不斷翻新,特保、反傾銷、技術壁壘等,給我國紡織出口貿易造成的影響面逐漸擴大。比如今年6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REACH法規,對出口歐盟的化纖、紡織品的安全監控將間接使企業出口成本可能提高5%左右。REACH法規已被公認為是今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走向。
報告同時指出,紡織品產能相對過剩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風險也仍將是紡織行業一段時間內的硬傷。而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也日漸突出,一是結構性矛盾嚴重制約產業的協調發展;二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將對行業持續發展提出嚴峻挑戰。
汪前進認為,面對這些風險考驗,紡織行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愈顯重要,只有提高產品附加值、建立和提升品牌形象、改變粗放式的增長模式,行業和相關企業才能逐步化解風險,真正走出困境。 王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