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潮涌山東。
歷史曾經賦予這片土地以榮耀,2000多年前,齊桓公在這里成就了他的春秋霸業;現實也曾委以這片土地以希望,坐擁全國近1/6的大陸海岸線,山東半島曾是國務院批準的五大開放區域之一;未來將寄予這片土地以重任,眾多眼光關注這個中國東部經濟總量最大的省份,能否交出一份快速穩健發展的“和諧”答卷?
“群象經濟”獨領風騷
有專家認為,廣東的特點是“加工貿易”發達,江蘇是典型的“外資拉動型”經濟,浙江則是“民營經濟”的典范,而山東的特點就是“大企業經濟”。山東正在崛起以“大企業、大品牌、大產業”為特色的“群象經濟”,其步伐更穩健、抗市場風險能力強、產業輻射帶動作用面廣量大。
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曾在廣東工作多年,他也曾這樣形容山東與廣東經濟的特點:廣東是群峰經濟,量大面廣;山東是高峰經濟,個頭大、體積大。
在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2154戶大型工業企業名單中,山東入圍279戶,繼續穩居全國首位。山東在注重培植“大企業、大產業”的同時,非常注重企業品牌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截至2005年底,山東省已有兩個世界名牌產品;有93家企業的119個產品為中國名牌產品,2005年新增中國名牌數位居全國第一;有804家企業的941個產品為山東名牌產品。
此外,山東九成以上大中型企業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企業正成為山東省科技創新的主體。目前,山東共建成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74家,其中國家級中心44家,居全國首位。
民營企業叢林集團的表現就顯示出山東“大企業集團”戰略的優勢所在。2002年7月20日,世界上首臺萬噸擠壓機在這里通過驗收,科技部認為這是繼我國上世紀60年代萬噸水壓機研制成功后在重型裝備制造領域的又一重大技術進步,標志著我國列車制造終于擺脫了國外型材的壟斷束縛。
大型國企在創新方面的表現也同樣引人注目。2005年7月,采用我國第一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處理芯片的彩電下線,這款名為“信芯”的芯片來自山東的海信集團。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資金2億多元,研發出了我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發動機,達到歐Ⅲ排放標準,開創了我國內燃機制造自主創新的新時代。
據統計,“十五”期間,山東省累計完成技改投資8000億元以上,完成技改項目1.4萬個。目前山東省技術創新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普遍高于3%,20家大型企業集團的研發投入已占全省企業研發經費的80%以上。此外,山東省還將重點培植100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技術中心,建設20戶國家級質量檢測中心。力爭到“十一五”末,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40%,規模以上企業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的比重達到20%。
沉重的采掘業和缺少名牌的食品紡織業
在半島制造業基地的帶動下,2005年山東省實際利用韓資占占全國比重超過50%。
山東工業實力雄厚,基礎性行業優勢突出,但仔細分析一下山東工業利潤的構成,就會發現山東工業結構的沉重。
2005年山東工業實現利潤在100億元以上的行業有六個,分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實現利潤404.15億元;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利潤199.73億元;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利潤138.49億元;紡織服裝業實現利潤120.85億元;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118.33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實現利潤112.45億元。
此外,山東省還有七大工業實現利潤在5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依次是通用設備制造業99.02億元、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83.91億元、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79.77億元、造紙及紙制品業61.83億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59.35億元、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59.31億元、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57.63億元。
在這些行業中,僅石油和煤炭兩項最初級的采掘加工業所實現的利潤就占了約1/3的份額,占山東省工業利潤總額的約1/4,而這兩大行業利潤的高增長主要是來源于能源價格的持續走高。山東省經貿委主任李書紳曾就此感嘆說:“山東工業效益持續領跑全國,自身努力的因素固然重要,但地下資源先天優越的因素值得考慮,山東的工業結構與先進省份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
事實上,通過對13大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的對比分析,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這一“差距”。在13大利潤行業中,銷售收入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服裝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而利潤排名第一位、第五位的石油天然氣、煤炭行業,其實現的銷售收入分別排在了第九位和13位。兩相對比,更加驗證了山東食品、紡織兩大行業產品層次仍然偏低的狀況。
食品工業是山東銷售收入最大的工業門類,但除了青島啤酒外,山東鮮有在全國叫得響的食品品牌。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倪永康就曾在許多場合感嘆說:“在各大超市特別是山東省外超市的食品貨架上,市民很難在顯眼的地方發現山東產的食品。”
紡織是山東第三大工業門類,但山東同樣缺乏在國內市場上名氣較大的成衣品牌和面料品牌。輕工產品層次檔次偏低不僅影響了出口創匯的質量,而且限制了山東產品對國內市場的開拓能力。
“三張牌”協調山東區域發展
按照區域突破、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山東順次打出了“三張牌”:
半島制造業基地。2003年7月,山東省正式宣布組建以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為主體的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其重點是承接日韓兩地制造業的轉移,構建吸引外資的“日韓高地”。三年來,半島制造業基地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能力逐步增強,通用汽車、大宇造船、鴻富泰電腦主機板、青島大煉油等一批大項目已經開始實施,初步形成了汽車、造船、電子信息、石化等產業集群和配套產業鏈。
半島城市群。2003年底,在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的基礎上,一個更加宏大的規劃出臺,山東全面啟動包括青島、煙臺、威海、濟南、淄博、濰坊、東營、日照八市在內的半島城市群建設。2005年,半島八市工業增加值、工業銷售收入、工業利稅、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實際外商投資、地方財政收入等八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大多高于全省平均增長水平。
突破菏澤。地處魯西南的菏澤被稱為“山東欠發達中的欠發達”。山東一改傳統的行政扶貧和項目扶貧方式,采取“以建設工業園為載體,搭建招商引資平臺”“以項目引進為重點,引導東企西進”“以實施西輸東接工程為手段,推動勞動力有序轉移”的市場化工作思路,并逐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同時魯西地區富余勞動力與膠東地區培訓對接,有效緩解了山東沿海地區用工緊張的局面。截至2005年底,山東“東西聯動”累計在菏澤完成投資41.9億元;“西輸東接”工程累計輸出勞動力20.4萬人。
山東經濟快速崛起
6月15日,山東魯北生態電廠首臺10萬千瓦機組一次性調試成功。據介紹,這座生態電廠投產后,將充分利用廢棄資源,形成“循環經濟”生態產業鏈,并將改善山東電網末端的電力供應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經濟逐步崛起,在1990年達到第一次巔峰——山東人自豪地稱之為“一二三四”:國民收入躍居全國第一,工農業總產值全國第二,國民生產總值第三,外貿出口第四。其時,浦東開發尚未啟動,放眼神州,許多人發出了“南看廣東、北看山東”的感嘆。
事實上,對于研究區域經濟的學者而言,切實發出這一感嘆卻是15年之后。2005年4月,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廣東,讓作為中國經濟“領頭羊”的廣東感受到了這個GDP剛剛超出江蘇的“追兵”帶來的壓力。2005年底,山東GDP達到18468.3億元,超出緊隨其后的江蘇省近200億元。
山東省發改委副主任朱志明認為,山東投資的快速增長,關鍵是抓住了兩大機遇,一是國際制造業大舉向中國轉移,特別是日韓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機遇;二是抓住了以江浙滬為主的南方民營資本“北上”的機遇。在青島的開發區里,人們不經意間就可以發現許多世界500強企業的生產工廠;而在棗莊、濟寧等與江蘇毗鄰的城市,有南方民資背景的企業可謂比比皆是。
出口是帶動山東經濟快速增長的另一大動力。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山東終于扭轉了多年來農產品出口占主角的地位。機電、紡織服裝、農產品和高新技術分別占出口總值的29%、23.2%、15%和8.8%。代表地區外貿競爭實力的機電產品首次成為山東出口的主角。
能源大省亮起“能耗紅燈”
作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和基礎工業基地,山東在煤炭、石油、金屬和非金屬礦產方面的資源優勢得天獨厚。
但是從2004年開始,持續高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一些高耗能的重化工業現實生產力后,山東能源消耗總量迅速增加,超過其能源生產總量,首次成為能源凈輸入省份。快速增長的山東經濟亮起了“能耗”紅燈。
偏重的工業結構和重點耗能企業的持續增加是導致山東亮起“能耗紅燈”的主要原因。
根據山東省“十一五”規劃提出的“萬元GDP能耗年均下降約4.85%,山東GDP年均增長約10%“的目標測算,到2010年山東省能源消耗總量將控制在三億噸標準煤以內,比2005年只能凈增6000多萬噸標準煤,增幅在27%以內。據此計算,“十一五”期間山東省必須用平均每0.44%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1%的經濟增長;山東工業面臨巨大的轉型降耗壓力。
四大難題困擾:山東經濟將現“拐點”?
拋開偏重的工業結構和頻頻亮起的“能耗紅燈”這兩大長期性問題而言,近期山東經濟發展仍然面臨四大難題,山東經濟即將從高速增長期進入平穩增長期。
難題一:部分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弱勢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目前作為宏觀調控重點的鋼鐵、水泥、電解鋁、電力、焦炭、紡織等行業,相當一部分是山東優勢行業。近兩年,產能過剩導致了行業競爭加劇,一部分技術水平低的中小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另外,一批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的產品,如鍋爐、發電設備等已經面臨訂單不足的局面。
難題二:企業資金和工業用地緊張。來自山東省經貿委的統計調查顯示:山東各市目前企業流動資金缺口少的在20多億元,多的高達200億元。而人民銀行確定的2006年貨幣政策的預期調控目標顯示: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2.5萬億元,相比2005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2.35萬億元并沒有明顯的漲幅。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仍將繼續上演。
土地短缺是影響項目建設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山東幾乎各市都反映,一些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但由于土地手續辦不下來,影響了項目開工;部分引資項目考慮到土地問題,無法簽約落地。
難題三:受能源效益增長乏力和部分產能過剩影響,山東工業效益增幅將逐步回落。預計2006年石油、煤炭價格將趨于穩定,全年均價不會明顯高于2005年;加上山東石油、煤炭產能業已趨于穩定,這兩大行業實現利潤不可能繼續出現大幅增長,對山東工業利潤的拉動作用將明顯減弱。鋼鐵價格自2005年第四季度開始大幅下滑,2006年平均價格將明顯低于2005年,山東冶金行業盈利能力也將出現下降趨勢。此外,山東水泥生產能力高達1.5億噸,但60%屬于立窯水泥,結構調整的任務繁重,水泥行業的利潤也將逐步回落。
難題四:農產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山東是我國最大的農產品出口省份,農產品出口份額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約1/4。目前,山東農產品出口的40%銷往日本市場。從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正式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大幅度提高進口農產品的門檻,以山東為代表的我國農產品對日出口增速回落幾乎已成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