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峽工程的上市融資項目,長江電力的改制、發行和上市工作一直高速運行在“綠色通道”中。
據《財經時報》了解,不久前長江電力發行方案已經過會。盡管主要資產為葛洲壩電廠經剝離評估的凈資產的長江電力股份公司成立不足1年,進入輔導期也不過9個月(本來要經過三年輔導),但在此時此刻,已經不能用常規來推斷這家打算融資百億的新公司了。
7月以來,華東、華中、華南等地持續高溫酷暑,用電負荷接連創歷史新高,30個省中已有19省市拉閘限電,重災區浙江向外省市高價購電卻無電可買,因為大家都缺電。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新聞發言人譚榮堯說,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大體平衡”,但“總體偏緊”。
“要像抗非典一樣抗缺電”
8月1日起,杭州市政府宣布,每天拿出15萬元向企業大戶“買”電,以便讓全市老百姓能睡上好覺。
“無論是地方電廠還是企業自備發電設備,只要你有電可供,我們都大力歡迎,用電價格好商量?!闭憬‰娏倦娏I銷部副主任張國庭說。但是這個全國拉限電范圍最大、最嚴重的省份缺電情況還在加劇,它的電力缺口是:100萬千瓦。
在上海,外灘的景觀燈光已經暫停使用。除采取計劃受電以及高價購電外,全市還存在大約108萬千瓦的用電缺口,已有800多家企業調整廠休,錯開用電高峰,300多家企業避峰讓電,近千家企業被限電。
江蘇電網也到了極限負荷,今夏電力缺口將達415萬千瓦。
川渝地區的重慶電網7月31日負荷陡升至428.4萬千瓦,已開始實行錯峰用電。
河南省最大網供負荷預計達1120萬千瓦左右,考慮黃河汛期來水仍然偏少、水電出力下降和火電機組臨檢等因素,省網發購電能力僅有1060萬千瓦,電量缺口在60萬千瓦。
湖北夏季用電高峰日最大負荷將突破100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電力缺口在100萬千瓦左右。
今夏電荒,已經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馬太效應”的威力還沒有完全展示。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和供應商安徽池州海螺水泥(600585)為首保民電要求,節電控產,7月29日下午,停下了兩條生產線中的一條。公司總經理助理蔣曉臻說,海螺水泥代價沉重,公司的日運輸從原來的1.2萬噸降到6000噸,平均日銷售降為僅6000噸到8000噸。
缺電主因
僅兩年前,規模僅次于三峽的二灘水電站投產后居然英雄無用武之地——電賣不掉。不少省份找國務院希望少分或干脆不要三峽電。
二灘水電站境遇并不特殊,兩年前,電力過剩嚴重,各地政府均出臺鼓勵用電的措施,用電套餐、用電有獎的廣告宣傳比比皆是。但是,在“電多了”的市場信號下,不少地方甚至出臺鼓勵發展高耗能行業的政策,導致工業用電增長較快。經濟快速增長,居民用電市場被激活。此外,天氣、電網狀況、發電機組狀況包括電煤供應情況等因素也影響到電力供應。
全國發電裝機增長速度卻跟不上。在1998年和1999年,因為電力相對富裕,國家采取了限制電廠發展的措施。1999年發電裝機增長高出用電量增長1.3個百分點。而從2000年以來,發電裝機就一直低于用電增長,2002年低6.3個百分點,導致幾年前積累的一點“剩余”很快就被吃空。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8.2%,而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卻增長15.43%?!眹译娋W公司新聞處負責人透露說。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干直言,在“十五”規劃的發展目標中,測定的電力發展速度偏低,按照平均裝機容量的增長速度,年均只有3.6%,現在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前幾年電力建設速度放緩,總量欠缺,是未來兩年內缺電的主要因素。
電荒影響上市公司
電力緊張之際,浙江證券、西南證券等10余家券商紛紛發表文章唱好電力行業。
分析師們認為,在成熟市場,由于電力股市盈率一般在市場平均市盈率之上,中國電力改革實質上是大規模的產權重組,這為電力板塊提升了資本運營空間應視為機遇。目前電荒將促使發電企業開足馬力,機組利用效率將比2002年有普遍提高,這將增加銷售收入、提升利潤。缺電格局同時也緩解了電價下調的壓力2003年發電類上市公司上網電價保持穩定。預計2003年電力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可達19%以上,凈利潤增幅可達12%左右。
電力股ST東鍋(600786)的中報印證了上述描述。
2003年上半年,它取得了公司上市以來前所未有的佳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9.23%,主營業務利潤同比增長112.9%,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高達1.8元。
更有公司趁機注入電力資產,創造電力概念,吸引市場注意。主做服裝、皮革、鞋等寬泛業務的寶麗華000690便有此方面的轉身動作。它日前宣稱準備投資一個低質煤發電項目,該項目已順利獲國家批準立項,預計順利完工后,公司將從中獲得相當可觀的效益。
電力建設規劃的弊端
宏觀政策亦在當前背景下也開始向電力系統傾斜。
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在近日發布的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今年中國批準了一批電源和電網建設項目,進一步擴大電力供給能力……前所未有的電源建設規模需要巨額資金投入。
根據中長期規劃,2005年,中國用電量將達到20000億千瓦時左右,裝機4.3億千瓦左右;2010年用電量達到27000億千瓦時左右,裝機6億千瓦左右;2020年用電量達到42000億千瓦時左右,裝機9億千瓦左右。
根據這一規劃,中國電力裝機到2020年需新增5.47億千瓦,按4000元/千瓦計,共需資金21880億元,分攤到18年中,每年需要1216億元。歷史上投入最多的“九五”期間,年均發電工程基建投入才826億元,而且是在國家允許征收電力建設基金、采取還本付息電價等政策的扶植下實現的。
因此專家認為,巨額電力建設資金來源將是下述四類:企業自有資金;特殊的低息優惠貸款、企業長期債券等;產業投資基金、個人信托投資等金融手段;資產出售變現或直接從資本市場籌資。
有先知先覺的公司早在宏觀政策出臺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擴張行動。
2003年1月下旬,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入川,中心話題是合作辦電。最終,各自心滿意足地拿回了開發電源的大單。
接著是逐鹿中原。5月,SARS的陰霾尚未散去,五大發電集團冒著“疑似”的危險,急不可待地在河南相聚,投資開發的電源項目達到8個之多。
對于五大發電公司的擴張沖動,業內眾說紛紜,這種資源端競爭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是前期項目儲備資金的不足;二是建設地點好,經濟效益好的電源項目大家都搶著來建,而地處偏僻、經濟效益差的電源項目卻無人問津。
另一說法是,目前的五大公司的圈地運動,僅是做個標記而已,事實上,很多地方離具備開工條件相去甚遠,可能會無疾而終,造成浪費。
這樣大規模的無序“圈地”也會導致諸多問題出現,比如,水電梯級開發中,各個投資主體中的利益協調問題;比如,電源點的布局與電網潮流影響電網安全經濟運行問題,等等。這些問題必然會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很有可能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重新洗牌,這樣一來,目前的圈地運動可能會是“白轉一圈”。 (徐任重)
《財經時報》2003年8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