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10月20日,“中國南部山區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管理”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標志著該項目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中國南部山區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管理”項目將在安徽、重慶、海南、湖北、和湖南五省的大別山區、武陵山區、五指山區的生物多樣性示范村實施創新性的策略和方法,從而促進農業生物多樣性友好型耕作方式的推廣,項目取得的成功經驗將為中國相關政策的完善和執行提供借鑒。該項目由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實施,中國農業部為項目的實施伙伴,項目為期5年。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巡視員王衍亮在項目啟動會上說,中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大國,豐富的物種資源為世界的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以及一系列與生物多樣性相關國際公約的簽署,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使命,中國將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國際上的成熟經驗與技術。本項目的實施將提高各相關利益方共同并可持續管理和利用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和能力,使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和理念獲得傳播,提高我國南部山區的生物多樣性管理能力,促進我國生物多樣性、特別是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
據了解,多年來,中國農業部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物種資源保護的立法工作,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農業野生植物保護辦法》等一系列有關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律法規;建立了全國自上而下的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專業機構與專家團隊;開展了全國范圍的農業生物物種資源調查;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收集保存了作物種質資源近40萬份;在全國建立了100多個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開展了野生植物資源的鑒定評價,完成了一批重要野生植物資源的高產、優質、抗逆等優異性狀的鑒定、評價和開發利用,為可持續利用多樣性的物種資源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