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平作品:汲水圖
盧平為人樸實,做事認真、執著有自已的見解,“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是她最堅定的信念。因此在藝術上決不隨波逐流。不為過眼煙云所動,有的畫家曾給盧平建議,說你的畫能不能苦一點辣一點。但是盧平認為藝術作品是要給人看的供人欣賞的,要賞心悅目給人以美感,現在美術界有一種怪現象,越丑、越辣、越怪、越讓人看不懂越好,那種閉門造車,無病呻吟的事她絕不去做。她說自己的性格不適合畫那種畫。在藝術創作中她十分注重對生活的深入體驗,強調藝術如果離開生活,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她對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有一股強烈的表現欲望,她以女性特有的情感畫了大量表現以婦女,兒童為題材的作品。感情真摯、細膩,飽含了對自然對生命和生活的無限深情。她筆下純樸、美麗的少數民族婦女和城市、山村中那些天真可愛的娃娃充滿了濃郁,溫馨的生活氣息。她經常深入到鄉村,或者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表現鄉村清水邊淳樸的川娃兒、郁郁竹林中的傣家姐妹、皚皚雪原中的健壯藏女。她們像大自然的兒女一樣,自然、質樸。因為在那里畫家更能捕捉到純靜而樸實的風土人情,與之心心相印。使我們生活在喧囂都市的人們可以從中領略一些自然的芬芳氣息。給人以清新、淳樸、典雅的藝術享受。盧平長期的生活感悟和藝術實踐形成了這種獨特風貌且女性獨有的藝術風格,這才是真摯的感情流露。這才是藝術上的“正道”。盧平常說:藝術家如同一只蜜蜂采摘的是花蕊,吐出來的卻是蜂蜜,藝術家的高明之處就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掘出美來。齊白石有句名言“繪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盧平始終把這句名言做為恒量自己作品的標準,所以她的作品雅俗共賞,即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普通百姓也非常喜歡。
美術二字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美”;一個是“術” ,既有藝術思想和情趣,又要有相應的藝術手法、技巧來保證藝術理想的實現,兩者既對立又統一,缺一不可。盧平在藝術思想上很有追求,但又十分注重藝術技巧,她認為成熟的技巧手段往往就是思想和情趣的具體體現,是物化的思想。現在藝壇上有一種不好的傾向就是過分強調觀念而鄙薄技術,顯得空洞乏味,令人不解,這很容易走向死胡同。有的人強調中國畫要拓展“新空間”,提法很對,任何藝術都不是一開始就是這個面目的,都是長期發展變化而來的。但是若沒有在繪畫基本技能上有所掌握,不過是一句空話。盧平具有扎實的繪畫基本功,較系統地學習過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又研習過油畫.水彩等。是她藝術發展的堅實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她不僅有深厚的傳統功力,還將“美”與“術”做了完美的結合。又把中西繪畫融匯貫通,將中國畫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以全新之面貌展現于世人面前。為實現藝術追求與理想,她在藝術形式上做了艱辛的探索。在技法上不拘泥于舊觀念,堅持技法服從于表現。在工筆繪畫技巧上面不拘泥于傳統的“十八描”, 又增加了寫意畫漬染、點戳等技巧,線條流暢、自然,構圖簡潔。色彩明快而大氣。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環境處理,突破了寫實局限和舊有傳統模式,富有工藝裝飾意味。并適當吸收了抽象藝術、民間剪紙或攝影等形式,兼容并蓄。最近她又在工筆畫與水墨畫相結合的探索方面有了大膽的突破,充分發揮生宣紙的特點,把水墨畫淋漓盡致的筆墨韻味和工筆畫細致入微的刻畫巧妙的結合,從而克服了水墨畫不容易深入刻畫和工筆畫容易畫得呆板的缺點,使兩者優勢互補。畫面虛實相間,收放有致。突破了傳統工筆畫的局限,創作了一大批新穎的工寫結合形式的優秀作品,深受觀眾喜愛,使中國工筆畫向前邁出了嶄新的一步。
1993年秋盧平隨北京美術家代表團赴臺灣舉辦畫展,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在展覽會上有一位臺灣青年看了盧平的作品非常激動的對她說“你的畫太美了,太讓人振奮了,說實在的我從前一點都不喜歡中國畫,覺得它太古板,太陳舊,我喜歡油畫。看了你的畫之后我改變了觀點,你的畫既有傳統功力,又吸收了西畫的色彩,整體上又有現代感,每幅作品都充滿了生氣與活力。我太喜歡了!”聽了對自已作品如此高的評價,盧平由衷地感到欣慰。
93年香港出版的《中國畫與收藏》一書中把盧平列為中國最有前途的第四代畫家之一。盧平是一位優秀的畫家,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肩上也承擔了許多社會工作。在民革“十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北京市文化系統推薦她為十屆北京市政協委員。
這些年來收藏家們爭相收藏她的作品,她的畫價也不斷攀升,就開始有人造她的假畫牟取暴利,經常有人拿著她的假畫找她鑒定真偽。造盧平假畫現象在這些年愈演愈烈。2004年2月,在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的專題發言席上,她結合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而慷慨陳詞,披露了書畫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假冒偽劣現象。呼吁要加大力度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她的發言得到了市領導同志和許多委員的肯定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