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被盜印作品價值連城
據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明珠透露,本案主角陳耀東,1997年進入臺北故宮服務,專門負責接洽館藏出版業務,葉麗珍為研究助理,在臺北故宮工作只有一年多。
據了解,這次涉及被盜印文物中的《龍藏經》,是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經,迄今已有342年,計10萬頁、108函,是臺北故宮典藏極為重要的珍貴文物。臺北故宮2008年以授權方式,委由臺灣龍岡數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印制出版210套,是臺北故宮繼《四庫薈要》和《四庫全書》之后,最大的一次出版計劃,每套售價188萬元。據說,他們盜印后售價只有12萬元,損失無法計算。
目前正在洽談版權的《永樂大典》,是臺北故宮與《龍藏經》一起的兩個最大出版計劃。
《永樂大典》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的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8000多種典籍,曾被譽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全書約4億字,歷經多次戰亂大火,如今只存400多冊,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館中。
馮明珠表示,任何博物館只要藏有一冊《永樂大典》,都會視為“鎮館之寶”,臺北故宮卻藏有62冊。
內部監管暴露問題
據傳,歷史上民間有“看得《龍藏經》會富貴七代”的說法。
馮明珠介紹說,《龍藏經》原藏于北京紫禁城,1949年隨故宮文物遷臺。《龍藏經》中有700多張佛祖、菩薩畫像,因此,藏傳佛教信徒深信看過《龍藏經》會得到福報。臺北故宮歷次展出《龍藏經》,都會看到許多信徒前來朝圣。據當地媒體報道,陳水扁也曾在卸任前,特地前往臺北故宮欣賞《龍藏經》。
臺灣媒體指出,臺北故宮近年投入大量經費與人力,將典藏的珍貴文物數字化,成功授權廠商制作周邊產品,不但開發商機,也為古文物保存找到新方向。豈料陳、葉竟以蠶食鯨吞的方式,擅自復制、盜印轉售牟利,暴露臺北故宮內部控管出了大問題,掌管稀世珍寶的臺北故宮難辭其咎。
臺灣“廉政署”表示,臺北故宮珍貴文物如非法外流,將嚴重影響文物典藏價值,他們還將清查是否有其他共犯,并進一步追查外流管道。
(本報臺北11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