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調查
運營公司停業整改裁員2/3
工商資料顯示,2005年,故宮博物院下屬單位故宮文化服務中心(甲方)與香港益誠投資有限公司(乙方),建立合作經營故宮宮廷文化公司。該香港公司出資700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未出資金。雙方股權比例為:故宮文化服務中心35%,香港公司65%。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香港益誠投資有限公司疑為一家“空殼”公司。
有網友爆料,故宮叫停并要求整改后,故宮宮廷文化公司清退大部分員工。
前日,建福宮原市場銷售總監甄妮證實,建福宮事件被曝光后,北京故宮宮廷文化公司,裁員2/3并停業整改。她自己也在5月17日,被公司辭退。
甄妮稱,故宮宮廷文化公司經營管理建福宮花園當中五處建筑。招待外事貴賓或者其他文博單位的負責人,故宮或者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支付活動成本。其他的一些展覽講座、雅集沙龍,舉辦一次的成本很大,一場雅集,精益求精的話,花器、御茶、茶器,沉香,茶藝師的費用,民樂的演出等等,不包括場地費,就得要10萬左右。他們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個人或者企業資助,“我們不盈利,但也不能賠本,賠本的話,就不能持續發展了。”
本報記者 林阿珍
■ 對話
臺北故宮:每一分收支 公眾都能查到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接受本報專訪,談故宮的定位、安保及商業運營
對于民眾來說,臺北故宮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為民眾提供多種服務的教育機構。民眾與臺北故宮的距離是很近的。
藏品安保
68萬多件藏品45年零失竊
新京報:了解北京故宮前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嗎?
周功鑫:展品失竊后,臺灣的報道也看得到,我也去了電話,表示對他們的關注。
北京故宮,是大宮殿式的管理,不像其他博物館那樣,它管理更加麻煩。而臺北故宮1965年完成建設的時候,就是一個現代博物館的設計,是封閉性的,也沒有很多出入口。在建筑上,材料上都很講究,防震防盜,恒溫恒濕的環境,壁面的處理,都很重要。建成開放45年來沒有發生失竊。
新京報:2008年上任后,你對臺北故宮文物進行了大清點,現在藏品有多少件?
周功鑫:68萬2千1百多件。
新京報:展出的藏品有多少?
周功鑫:每次展出大概3000-4000件左右,其他都在庫房。我們是輪換展出,不是全部一起輪換,是按照不同題材,不同材質,不同主題來輪換,像瓷器有瓷器的輪換,書畫是每三個月一定換。不同專題,有些半年或者一年換一次,所以觀眾每次來,可能都會有新東西展出。
新京報:公眾有機會看完全部展品嗎?
周功鑫:也不容易,有的東西,沒有符合的主題,就不會出來。2009年辦雍正展時,布展好了以后,有一套瑪瑙的漂亮杯,雍正時期造辦處做的,我說我沒見過,我以為是跟北京故宮借的,后來說是我們自己的,因為不曾展出過。我在臺北故宮有30年了,有的東西也不是完全看得到,展品跟著主題出來,不切題的話,就不出來。
故宮定位
民眾與臺北故宮的距離很近
新京報:你說過要“創造故宮新價值”,這怎么理解?
周功鑫:事實上,臺北故宮典藏的文物是核心價值,是一個心臟,要透過教育、展覽等各種活動,賦予它靈魂,臺北故宮才更具有存在的意義。
我回來以后,透過活動以及展覽,以及借由科技新媒體,讓年輕人更接近故宮,讓教育活動更多元多樣,讓展覽做的更加形式多變化。展覽是教育的工具,教育是博物館存在的價值。為了讓他們愿意來,我們會設計很多活動和展覽。
新京報:公眾和臺北故宮之間的理想關系是怎么樣的?
周功鑫:現在來臺北故宮的,很多都是經常來的,帶著一家人來,我會看到三代一起來。周末延長開放的時間內,晚上6點半到8點半是免費的,臺北的民眾周末在這里度過,是來生活的,有這樣的現象,我們非常高興。
對于民眾來說,臺北故宮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為民眾提供多種服務的教育機構。民眾與臺北故宮的距離是很近的。
新京報:你說過,用博物館行銷來經營臺北故宮,這怎么理解?
周功鑫:行銷里面講,好的形象,好的想法,讓每個來到這里的人留下一個美好印象。臺北故宮每一項服務,每一項活動展覽,每一個人的表現都會影響參觀的人。我對同仁們的要求是,怎么樣給觀眾最好的服務。民眾有愉悅的經驗,他們就會永遠記得,還會愿意再來。
要讓年輕人覺得與臺北故宮沒有距離,很親近,讓年輕人進得來,看得懂,這也是我們做博物院關心的地方。比如我們借由3D和動漫技術,做《富春山居圖》合展,我們就做了一些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作者)的東西,就是要拉近與民眾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