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教授(左)和他的弟子劉克峰(臨時客串主持人)。尹炳炎/攝
昨晚7點,本報和省科協共同主辦的科學會客廳涌進了500余人,與一位“數學皇帝”的約會有關。
昨晚子夜,輾轉反側的年輕心靈,與這場中國傳統文化沖擊下的熱愛數學的激情有關。
第六期科學會客廳,昨夜迎來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主任、世界沃爾夫數學獎獲得者丘成桐院士。丘成桐是繼自己的導師陳省身之后,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歷史上,僅有兩位數學家同時囊括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克拉福德獎這三個世界頂級大獎,一位是丘先生,另一位是比利時數學家德利涅。丘先生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是“詩人”,四年前他出了一本《丘成桐詩文集》,從舊體詩到新體詩都有。
丘成桐的得意弟子、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劉克峰是位稱職的主持,時不時說一些他跟隨先生20余年的花絮;丘先生用他不疾不徐的港式普通話,配合著50多張PPT,漫談自己在數學歷程上的“研求之美”。令記者驚嘆的不是他的數學功底,而是隨手拈來、汪洋恣肆的古典詩詞。他好像在解讀《紅樓夢》、《史記》和《漢書》——這些典籍曾引領他攻克一個又一個數學猜想。
父親小時候要求丘成桐背誦古文詩詞,如果成績不理想,還會“打掌心”。父親離世那年,丘成桐14歲,家道開始中落。為了緩解悲傷,他重新讀起了《紅樓夢》,覺得里面有很多感情相通,而之前他更喜歡看《三國演義》。
中國古典文學深深影響了丘成桐做學問的氣質與修養。丘成桐喜歡將數學與文學進行比較。他強調的一點是,良好的文學修養對培養做學問的氣質很重要。解除名利的束縛,使欣賞大自然的直覺毫無拘束地表露出來,是數學家養氣最重要的一步。
在他看來,數學與文學兩者有相通之處。文學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數學也具有詩歌與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一定境界后,也能體會與享受到數學之美。
“讀史書讓我學會在關鍵時刻作出抉擇。”他引用《史記》中劉邦雖屢敗但仍堅守中原終成大業,來解說自己為什么選擇斯坦福大學。
丘先生的文人情懷在詩中俯拾皆是,如他寫的《秋景》:“昨夜秋風緊,號我小庭端。枯葉憐衰草,落英委玉闌。丹楓紅漸褪,青松翠不殘。歲寒華枝在,凜凜若龍蟠。”
在昨日演講中,丘成桐提及,國內很多的名教授著作等身卻不見得有多少能傳世。“一生所作,不見得比寫幾篇有點內容的短文章實在。”
2007年,丘成桐參照美國中學生數學獎“西屋獎”在大陸設立“丘成桐中學數學獎”,旨在通過競賽的方式鼓勵中學生的數學興趣——因為你只要有一篇論文得獎,就可以被名校錄取。去年的“丘成桐中學數學獎”得主、人大附中的學生就因此被哈佛大學錄取了。
昨天來聽講座的聽眾中,有不少是中小學生。他們對數學大師提了好多問題,最關鍵的,自然是高考。
丘成桐說,現在高考最大的問題是,高考已經成為學生的負擔;如果孩子覺得對學習有興趣,高考就不會成為大問題。
丘成桐是溫州女婿,夫人極愛杭州,如果有可能,他愿意和浙江省科協、錢江晚報一起,尋找百萬數學愛好者,在浙江形成一個龐大的數學愛好者俱樂部。(林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