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空明 意度高遠 ——談蘇宗勝花鳥藝術
文/霍春陽
本網訊:中國畫之所以久盛不衰,是因為她有永恒博大深沉的思想境界。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多種思想的爭鳴,也曾出現過外族的統治(如遼金入主中國和西域佛教的傳人),但這個漢文化最終還是占上風,她的思想拓展性很強,正是因為她有思想思維的優越性,她的思想是博大的。古人云:有容乃大。她有像大海一樣的包容量,她還有萬變歸一的永恒思想。圣人以抱一為天下勢,道無雙是人類最高的智慧,至今沒有人能改變她的永恒性。外人講中國從古至今一個樣,大概中國大智慧的人都在追求這個"一"吧。
蘇宗勝,我已認識他多年,有所交流,他隨著自己的年齡增長,智慧也在不斷地深沉下來。他又是一位勤于治學的畫家,隨之他的繪畫作品也逐漸成熟起來了。他崇尚回歸自然,選擇探幽,"守靜篤以寄懷""觀草木而自適"。注重從大自然的陰陽開合中吸收靈感,讓花鳥竟生存、草木斗芳艷的美學品格折射為對自然生靈,對美好、鮮活的贊頌。他近年來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松快感,用筆隨意,但不輕浮,有自然率真之意。宗勝有樸實品格,這也是為藝者最珍貴之處。"樸雖小,天下莫敢臣",樸實存真性,做人"涉世無奸本色難"。時到如今抱樸之人難找。世上作品大都是理性思維產物,作品是想出來的,而不是長出來的。從這一點來講,宗勝的作品就是情真意切,古樸沉穩了。他的作品中有傳統精神又不拘于古人形象,而又有生活天趣,所以不顯陳舊而呈現出勃勃生機。
宗勝作品的又一特點是善用虛。虛而靈,空而妙。宗勝的畫不拘謹,用筆磊落,松動留空白,能計白當黑,也是善用白的。中國歷史上善用白者如云林、八大山人等都是高手,他們將"知白守黑"以虛顯實發揮到了極致,"虛實相生""玩畫處皆成妙境"。宗勝的用筆用墨不趕時髦,達到了墨中有筆,筆中墨活,是難能可貴之處。筆墨之中見精神,筆墨之中見境界。往而復,垂而縮,類于登高自卑,操守自堅,藏鋒持重,"平、圓、留"者,是以洗滌浮躁、妄亂、輕薄之弊等等,增加了不少內在哲理的隱喻。宗勝用筆能運腕使轉,藏頭護尾,氣張筆斂,而起伏自如,作品有醇厚、靜穆之趣。宗勝用墨有飽墨的渾透,宿墨的水漬和沖破墨的韻致情趣,其淡墨見骨,渴筆含潤。而用水在宗勝的作品中愈見其長,他以水破墨或墨破水的方法,發揮了水墨的滲、化、沖破等特性,其作品松淡有韻,顯出一派氤氳之氣。
《說文》講"美,從羊從大",莊子也言"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小中見大為美,大器晚成為尚,大象無形為高,大巧若拙為古。作為有志獻身藝術者,須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己任,不斷充實自己的學養目識,敢于素面朝天,飽墨直入,以真氣達到一種不期而至的自然韻律和神情趣味,以應會大宇宙的生成開合,造化萬物的剛柔互補,洗練之后的整體合諧。
宗勝即是矢志于傳統文化的求道者,他走著一條艱難的光明大道,他的藝術日漸成熟,可喜可賀。"積好在心,久而化之""心地空明,意度高遠"。愿宗勝今后更加健康成長。(中青書畫家聯盟網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