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農業生產革命遺址”--以色列亞特利特雅姆古村落
水下怪石圈
在以色列海法附近的地中海海域中,距離岸邊大約一公里的位置,那里沉沒著一個古老的村莊。這座古老的村莊如今在水下保持完好,大量的象鼻蟲躲在村莊的糧倉中,人類的骨架平靜地躺在各自的墳墓里,一個神秘的怪石圈仍然站立在那兒,就像當初剛剛被豎立時一樣。
這個水下村莊就是亞特利特雅姆古村落。亞特利特雅姆古村落大約存在于公元前7000年前,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是目前已發現的最古老的沉沒定居點。那里沒有規劃完整的街道,因此考古學家將其定位為村莊,而不是城鎮。不過在這個古村落中,人們居住的是大型石頭房屋,房屋中有鋪砌的地板,家中有庭院、有壁爐,還有存儲設施。
這個水下村落被淹沒了長達9000年時間,直到1984年以色列海洋考古學家埃胡德-加利利首次發現它。從1984年起,加利利每年冬天都會潛入水下對這個村落進行考察。通過該村落,人們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加利利解釋說,“從該村落遺址看,當時的人們正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革命。”
從動物的遺骨看,亞特利特雅姆村民不僅僅會捕獵野生動物,同時還會畜養綿羊、山羊、豬、狗和牛等家畜。在農業方面,他們還會種植小麥、大麥、扁豆和亞麻等。在漁業方面,他們已經學會了使用魚鉤,而且從魚骨分析可以看出,他們還會存儲魚類并進行交易。他們不僅僅會使用魚鉤釣魚,還會潛入水中捕撈。因此,考古學家在對一些墳墓中男性骨骼進行分析后發現,這些男性村民都由于長期在冰冷的水中潛水而使耳部受損。
在村落中,最奇怪的事物就是那個由7塊600多公斤重的巨石組成的圓圈。加利利認為,“這個石圈和英國的巨石陣有些相似,但規模較小。”在圓圈中間,有一個淡水噴泉。在附近一些石板上有一個個水杯狀的標記。考古學家們認為,這個怪石圈可能是用于求水儀式。
加利利認為,最后一個冰川期結束后,海平面仍在繼續升高。亞特利特雅姆村落最終被海水所侵蝕并淹沒,村民被迫放棄他們的家園。
4. “天然之城”--日本與那國島
這是沉沒的古城還是大自然的造化?
與那國島本來是日本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海島,距離臺灣很近。但是,隨著1985年探險家新嵩喜八郎在海島附近的水下發現了巨型石材建筑結構,與那國島才開始揚名海外。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座古城廢墟。在大約25米深的水下,竟然有許多壯觀的階梯和屋頂一樣的建筑結構。歷史學家及考古學家在此之前對這些建筑結構的存在并不知情。這些建筑結構表面光滑,在拐角處呈直角彎曲,看起來好象是人為雕琢的。日本琉球大學地質學家木村政昭經過一番考察和探險后宣稱,他在海底還發現了一個巨型金字塔、一些城堡、紀念碑和大型運動場等建筑,所有這些都有道路相連。此外,他還發現了墻壁、水槽、采石場、石頭工具和一個刻有古文字的石板。木村政昭認為,這些都是古代文明存在的證據。
盡管木村政昭的說法很受普通大眾歡迎,但是大多數專家對此仍持懷疑態度。專家們爭論的焦點就是這些水下建筑結構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工建造的。美國波士頓大學地理學家羅伯特-舒霍奇也曾潛入該海域水下進行過多次考察,他認為這些結構都是天然形成的。它們都是由天然巖床構成,而不是由一個個石塊建成。羅伯特指出,這些巖石都是沉積巖,具有水平沉積層,從侵蝕處可以看出水平平行線。由于地質運動,不同巖層會出現垂直裂縫。經過強大水流的沖刷和侵蝕,這些裂縫不斷擴大,部分碎塊被沖走,就形成了一個個巨大階梯。
然而,木村政昭認為這些建筑結構大約建造于6000年前,當時這個古老的城市還處于海平面之上。最近,木村政昭又宣稱這些建筑結構可能建造于3000到2000年前,因為當時的海平面已接近20世紀的水平。后來,由于地質運動,導致這片土地沉沒于海水之下。
對于木村政昭的猜測,其他考古學家進行了反駁。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考古專家理查德-皮爾森認為,與那國島出土的文物表明那里的人類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到2500年。當時,那里的人類群體非常小,不可能擁有如此非凡的能力建造這些巨大的石材結構。而且臺灣距離與那國島很近,雖然臺灣人民那時已經開始用石頭建造房屋,但在臺灣也沒有發現任何與與那國島相似的證據。
不管專家們如何辯論,但這些巨大的神奇結構確實存在。在今天,即使不用專業的潛水設備,人們都可以很容易看到這些鬼斧神工般的巖層。無論是天然之城也好,還是沉沒的遠古文明也好,這片水下奇跡留下的眾多謎團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游客和考古愛好者的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