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海南出現全島性強降水天氣,崖州古城發生倒塌。(海南新聞網)
10月13日,萬泉河水暴漲,瓊海市的一座河上便橋被洪水淹沒。 12日,海南出現全島性強降水天氣,海南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13日,海南省瓊海市的強降雨仍在繼續,市區一些路段大水浸街。 新華社發(蒙鐘德 攝)
三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初步的現場勘查后,指出了城墻坍塌的主要原因:由于三亞連日大雨,文明門的城樓排水系統不暢,水滲進城墻內,造成城墻內的沙土膨脹,擠壓城墻。慶幸的是,坍塌發生在凌晨,沒有發生人員傷亡。
昨(13)日清晨5時30分許,三亞崖州古城文明門尊經閣,66歲的王惠明在睡夢中被一陣“嘩啦嘩啦”聲驚醒,披衣出門,“當時天已經放亮,一眼就發現城樓西北角的一段城墻塌了一個很大的缺口。”王惠明回憶當時的情形說,還沒有走到跟前,隔著坍塌的缺口,就看到了一堆散亂的城墻磚頭。9月28日,三亞市曾經在這里進行祭孔典禮,并舉辦了紀念孔子書畫展,王惠明正在看護這些書畫。
昨日下午,記者在崖州古城現場看到,坍塌的城墻是文明門西北角城墻的一段,高5米的城墻坍塌了8米之長,坍塌下來的城墻磚大都成了半截,用手一捻,有一種黏黏的感覺。位于城墻拱門內口的右上方,兩道清晰的裂縫從坍塌處向著拱門方向延伸。城墻坍塌也波及了城樓上藍磚鋪設的地面,斷裂處交錯的藍磚如參差不齊的牙齒,搖搖欲墜。
三亞市博物館館長孫建平在坍塌現場向記者初步介紹了城墻坍塌的原因:一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文明門的城墻上先后建起磚混結構的兩層的尊經閣,建于明代的城墻不堪此重負;二是文明門城樓上的排水系統不暢,連日的降雨滲進了城墻,造成城墻內的沙土遇水膨脹,擠壓了城墻。
據悉,三亞市博物館已經組織建筑工人,在城墻的拱門外口砌墻將文明門暫時封了起來,門外20米的范圍內也拉起了警戒線。危險還沒有完全解除,文明門西南角的城墻也有了明顯的裂縫。
當地治安員肖宗海告訴記者,幸虧城墻坍塌發生在清晨,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據了解,文明門現為三亞市市級文物,是古崖州城墻,也是海南現存不多的古城墻之一。史料記載,從明代洪武年間始,崖州周圍改用磚建,才稱其為城。當時建有東西南三個大門,文明門是南門。從明代到清代,文明門歷經了幾次修葺,尤其是清道光年間的重修,動作頗大,城墻基本完備。因為南門的中軸線與崖州孔廟、學宮中軸線重合,故稱文明門。民國以后,崖州城墻逐漸被毀,但文明門留存了下來。上個世紀,文明門修復為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