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
這部戲也是小時候印象非常非常深刻的電視劇。不過印象深刻并不是塑造了多么成功的唐太宗,而是塑造了非常成功的唐太宗身邊的女人們的形象。
這是一部更加偏向情感描繪的電視劇,其中最大的價值就是貢獻了兩個經典的人物形象:長孫皇后和楊妃。
至今為止,電視劇中出現過十來版的長孫皇后,可是擁躉最多的,就要算是《唐》中童愛玲扮演的這一位。盡管童愛玲當時的演技十分稚嫩,舉手投足之間尚顯生澀,可是她端莊大氣的外形為她贏得了眾多贊譽。大家更愿意相信,長孫皇后這個歷史上難得的賢后就應該是這個集美貌、聰慧與莊重于一身的女人。
看這片子的時候,偶還沒有從《封神榜》中傅藝偉的美貌里拔出腳來。《唐》劇里的傅藝偉扮演隋煬帝的愛女出云公主楊吉兒。日出云端、逢兇化吉,這個美貌高貴,又不失堅強智慧的小公主與李世民之間纏綿的愛情讓當時年紀還很小的我都為止神往。相信如今大多數楊妃粉都是因這個完美人物而產生的,盡管她實在不大符合歷史。
很奇怪的一點,除了吉兒和長孫之外,我竟然對下面這個戲份不多的配角印象深刻,就是隋煬帝的寵姬張麗華(準確的說是一人兩角)。
張麗華是一個聰明美麗卻又勇敢傲氣的烈女子,她在隋亡時大罵叛臣,然后飲劍自刎的身影一直讓我難以忘懷。出演張麗華的是一個叫做韓冬冬的舞蹈演員。她不是我們現代眼光看上去大美女,可是橢圓形的臉蛋和華麗的五官讓人感覺很有唐韻,尤其是在跳舞的時候,水蛇般妖嬈的身段又像極了敦煌壁畫上的飛天。總而言之,是個很有古典韻致的女人。
《秦始皇與阿房女》
老實說,這部戲的爭議可大了,別的不提,僅“阿房”一詞就足夠人們嘮扯的。
過去大多數人不知道阿房宮中“阿房”二字的讀音和釋意,于是這部片子被當成了典故。后來人民歷史水平高了,知道此“阿房”非彼“阿房”了,于是網絡上跳出一大票嘲笑臺灣劇的“高人們”。而這部戲的片名也就不得不在這股浪潮中引咎修纂成“秦始皇的情人”,汗……
其實大家都能知道“阿房宮”的讀音和其真實含義是件好事,只是剛剛掃盲就緊著出來嘲笑別人就不好了。我想這部戲的編劇并非不了解阿房宮的來歷,只不過是為了電視劇能多謝傳奇色彩,刻意扭曲杜撰罷了。這種行為本身在戲說劇作界實在算不上什么雞毛蒜皮的事情,即便是再雷人的杜撰也都層出不窮,何況于此。但是我們還是不得不佩服這位編劇無敵的想象力,盡管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可還是希望往后這種過于離譜的杜撰能夠少一些的好。
當年看這戲還是相當開心的。而且這部戲從歷史的角度上說也并非沒有一點可取之處,一來最終沒有把秦始皇是呂不韋私生子的稗史發揚光大,這一點頗得我心。二來劇中男性的造型也算是古裝劇中比較靠譜的。那些歪歪的發髻和頭巾,曲裾束腰的連身長衣多少有些風骨。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演員,趙雅芝就不必說了,雖然稍顯蒼持,可依舊光彩照人。至于劉德凱,一直以來覺得從相貌氣質上能夠配上趙雅芝的人并不多,周潤發和鄭少秋自然沒的說,而《秦》劇中的劉德凱實在也是個不錯的人選。
小時候喜歡畫畫,看這部戲的時候最喜歡畫的就是趙雅芝彈琴時的樣子,很動人。
當然這部戲里還有好幾個讓人非常喜歡的角色,比如那個超級可愛的苦命丹。還有就是蒙恬和逸云,其實就角色本身來說,喜歡蒙恬和逸云超過喜歡秦始皇和阿房。那個時候王思懿,真是年輕可人啊。
《碧血青天楊家將》
在這個之前,好像我也看過別的版本的楊家將的故事,比如TVB那個明星薈萃版的。只是因為年紀太小的緣故,大多記不得了,所以這部戲就成了我第一次有印象的楊家將的故事。
當年很喜歡這個版本里的展昭和龐妃(話說幾位演展昭的好像都聽不錯,難道是這身紅色官服太襯人?),還有楊文廣和靈兒(不過對靈兒她媽有點恐怖,尤其是發功后的樣子)。
ps:里面除了“御貓”以外,還有個“御豹”,好像是龐妃的兄弟吧。之所以會記得這一點還得感謝我當時那個白癡同桌,因為電視劇里有一個橋段是龐妃的兄弟很拽的對展昭說“你是御貓,我是御豹!”結果我同桌愣是把“御豹”聽成了“預報”,于是乎天天跟我說:“那個人有什么了不起,什么御豹,還天氣預報呢!”汗……
特別要提的是,我印象很深刻的那個遼國的沅蘿公主。雖然演員不是很漂亮,可是角色相當有魅力。
猶自記得身懷六甲的沅蘿為了營救自己的丈夫楊宗元,不顧蕭太后的勸阻執意要帶兵出征。結果穿鎧甲的時候因為肚子太大的緣故怎么也系不上帶子,疼得她滿頭大汗卻依舊堅持著,最后終于還是上了沙場。這種情深義重又堅強烈性的女子,實在讓人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