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浮躁的消費文化氛圍中,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讓孩子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向傳統仰望成為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自覺的選擇。很多中小學校開展誦讀古典、學習書法等校本課程。而且,在各個方面的大力推廣下,這些活動都開始取得較好效果,比如書法的教育,有人說,現在甚至可以看到近代以來中斷的書法教育傳統正得以恢復。這是最樂觀的態度。但顯然,書法教育仍然是比較粗疏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教材的問題、書法教師的任職資格問題等等。因為很少有人會把書法教育僅僅看作是一種藝術的教育,它其實有著更廣的內涵,在它身上折射著我們對待民族文化的態度……所以,現在的關鍵,不是去強調書法教育的價值,而是從各個細微的層面去研究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書法,學習傳統文化?!幷?/em>
劉守安專訪
“書法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博大精深”,這話說得很對。但是對兒童來說,這樣的入門介紹會讓他們頓生敬畏之心。學習書法的起步階段,首要的是破除兒童對書法持有的神秘感,培養兒童對于書法的親切感。有了親切感,兒童才能學下去,才能有興趣學。
書法的啟蒙教育應該深入淺出。學帖之前,要先講解帖的來源、背景,像《九成宮》、《蘭亭序》都要講清它們的出處來歷。再比如說拓片,小孩可能會好奇為什么是黑底白字呢?就要跟他們解釋拓片是怎么制作的;很多字帖里的字連不成話,就要告訴他們這些選字只是碑帖的局部,在帖文中不是前后相連的。
同樣的道理,選帖要選易學的、常見的、小孩自己也喜歡的帖,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夯實基礎。起步階段可以先練習楷書或者隸書,這兩種字體的筆畫變化小,容易學;它們著重鍛煉學習者對于字體結構的把握,字體結構把握好了,硬筆字就會寫得好看,也為其他字體的練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選定了帖,就要照著帖練,并且要寫像。古人的碑帖與現行的印刷體是兩個系統,二者對于“好字”的審美標準是不同的。有些碑帖中的字在今天看來可能不美,但是習書者必須照著帖中的樣子練。為什么呢?就是要通過這種模仿改變習書者腦子里固有的審美標準。兒童可能會有他自己的書寫習慣,他覺得這個字就應該這么寫才好看,而照著字帖練習就是要改變舊有的錯誤寫法。作品的筆法、字法、章法,都要寫像,不能擅自更改——點劃的處理、結構的安排、文章的布局缺了一樣,寫出來就不會像。寫像了,對孩子也是一種鼓舞,可以增強學習的信心。練習的起步階段不求量,只求質,可以先練幾個字、十幾個字,但是要練好。練好少數的字以后,其他的字即使沒練過,也可能寫得像了。
學習書法可以使兒童學會凝神靜氣,有助于培養兒童觀察分析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視覺準確度,但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該往書法家的路上走。要以通達的眼光看待書法的學習,區別對待學習書法和寫好字,要因材施教。一般的孩子學寫字達到兩個標準就行了,一是寫對字,二是把字寫得規整好看,在這個基礎上行有余力,再把書法當作一種藝術來學習。
而目前中小學校中普及性的書法學習,我認為其目的首先應該是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書法曾在我國的文化傳承中起到了極重要的作用,有悠久的傳統,也留下了許多墨跡,比如古代刻石、簡牘帛書等,這些都可以當作學問來學習和研究。學習書法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學會欣賞書法,了解書法美在哪里及其價值所在,不一定人人都要會寫,這就像人人都可以欣賞電影,但不必人人都要會演電影。上書法課不該是單單學寫字。
兒童要想深入學習書法,需要具備兩個前提:一是對書法感興趣,二是要有修習書法的天分。滿足了這兩個條件,書法學習的效果才會好。我提倡“快樂書法”,反對強迫式的書法學習。另外,兒童練習書法不要過于看重比賽拿獎,現在很多所謂的大獎價值不大,盲目追求這類榮譽,不利于長遠的發展。(中國教育報王瑩 采寫)
劉守安,山東東明人。首都師范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博士點通訊評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發展門戶網圖
劉守安作品 中國發展門戶網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