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提的是,一個幾十年來只能崇拜一個人、一種思想的社會,并不是一下子就接納了這么多看上去光怪陸離的偶像和粉絲。一本名叫《怎樣鑒別黃色歌曲》的書,曾煞有介事地告誡人們“不要受資產階級音樂的毒害”;一場朦朧詩朗誦會,曾擔心被警察以“擾亂社會治安”的名義封殺;一個留著“搖滾發型”的青年,有被拉住當街剃頭的危險。
這些現在回頭打量顯得很可笑的舉動,是一個舊時代行將謝幕的注腳。進入九十年代,特別是一九九二年以來,人們對偶像的崇拜少了更多意識形態的束縛。隨著社會寬容度的不斷擴展,朋克、重金屬、憤怒青年之類對主流價值觀持批判態度的“小眾文化”,也獲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間。
王小波,一個特立獨行、離經叛道的作家,在他死后暴得大名,他的眾多“粉絲”自稱為“王小波門下走狗”。周星馳以解構正統、調侃權威的游戲姿態,成為大學校園內最炙手可熱的“叛逆偶像”。
世紀之交的喧嘩過后,一個人不僅可以想“粉”誰就“粉”誰,而且一不小心可能會成為被“粉”的對象。李宇春,一個長相、歌喉都不能算出色的女孩,擁有那些“天王巨星”都無法企及的龐大“粉絲團”;郭敬明,一個被指剽竊的少年作家,在許多同齡人眼中堪稱“文學巨擘”;于丹,一個把《論語》烹成一碗“心靈雞湯”的“學術超女”,造就了出版市場上的神話。
今年,兩位中國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也有了自己的粉絲團,名為“什錦八寶飯”。相比于三十年前人們對領袖的頂禮膜拜,“什錦八寶飯”們用顛覆性的“無厘頭”語言,稱胡錦濤為“濤哥”,稱溫家寶為“寶寶”,令國外媒體大跌眼鏡。美國《時代》周刊評論說:“這真是讓人難以想象……它的意義在于將中國最高領導人與百姓的距離拉近了。”
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出七彩的光,三十年的粉絲“進化論”,是一部中國人的精神成長史。人們對偶像的選擇,對推崇偶像的方式的選擇,如同奧運開幕式上的一幅幅卷軸,展開了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圖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