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2009年12月29日發表喬舒亞·庫塞拉的一篇文章,題為“中國決定了西伯利亞的命運”,摘要如下:
剛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時候,我還以為俄羅斯和中國邊境就像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地區那樣:皮膚黝黑的窮人偷偷潛入北方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白人則對此驚恐不已。
確實有中國的窮人跑到俄羅斯找工作,拿的薪水比俄羅斯人低。在俄羅斯也能像在美國那樣聽到一些關于移民的過激論調。不過比起遠東地區,這種偏執的論調在莫斯科更普遍一些。而在這里,每人都能舉出其他地方的俄羅斯人如何夸大中國人存在的例子。
由于政府對中國人進入俄羅斯實行嚴格限制,在布拉戈維申斯克見到的中國人并不多———而這里已經是整個俄羅斯中國人最多的地方了。這有幾個所謂的“中國市場”,中國小販在里面出售便宜的衣服和電器。還有幾個迎合俄羅斯人口味的中國餐館:我在這里第一次吃到了炒土豆。
但是在大街上很少能見到中國人,除了幾個拍照留念的游客。
這里最突出的一點是俄羅斯人表現出的對中國的熱情———這與俄羅斯政府形成了鮮明對比。雖然有些中國窮人到俄羅斯找活兒干,但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俄羅斯人卻在往相反方向跑。我在布拉戈維申斯克碰到的一群能說英語的俄羅斯年輕人中,幾乎所有人的工作都與中國有關。其中很多人還在中國生活過。在上海工作的謝爾蓋說,比起俄羅斯人,中國人更友好、開放而且樂觀。
還有一個更能說明俄羅斯和中國關系的現象:中國男性和俄羅斯女性的跨國婚姻很普遍。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口統計學有關:俄羅斯的女性多,而中國的男性多。不過一名俄羅斯女性告訴我:“中國男人脾氣好,更會照顧妻子。而且他們的錢也多。”
在阿穆爾州立大學的國際關系學院,學習中文的學生每年都在增加,更多的俄羅斯學生現在的第一外語是中文,而不是英文。國際關系學院正打算取消歐洲研究以及德語和法語課程,只教授中文和英文。
“中國決定了西伯利亞的命運,我們的現在和將來在每個方面都取決于中國發生了什么,”伊爾庫茨克州立大學教授維克托·佳特洛夫說:“我們前進的惟一方向就是俄羅斯和中國的融合與合作。但我們不知道這種融合會是什么形式。”
不過他說,這種與中國的地區性融合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并沒有多大意義“規劃西伯利亞及其人民未來的不是他們自己,而是莫斯科。西伯利亞人怎么想并不那么重要。西伯利亞是國家的寶藏,這里的人就是為了幫助政府開發這些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