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蘊含著驅動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
意大利館是上海世博會眾多熱門展館中的一個,其成功的一大原因是意大利國內各地區踴躍參與,將各自的歷史文化與創新成果巧妙融合,帶給參觀者特別的吸引力。
以坎帕尼亞大區為例,這里不僅擁有龐貝古城等世界聞名的歷史遺產,同時是歐洲航空航天技術最領先的地區之一。圍繞"城市生活品質服務的創新"這一主題,坎帕尼亞大區展示其作為歷史、建筑和藝術經典的地鐵系統,衛星遙感和地震監測技術,老街區的改造和可持續發展,還將現場模擬昔日王宮的光影游戲和月光下的龐貝古城。
上海世博會意大利政府總代表辦公室秘書長瑪麗亞·阿孫塔·阿奇利·薩巴蒂尼認為,各地區輪番上場,無疑將讓意大利館的文化內涵更加多元和豐富,觀眾瀏覽這些有千年智慧積淀的地區展示,無疑是一個尋找創新靈感、實現自我完善并借文化驅動新的發展的旅程。
在德國杜塞爾多夫400多平方米的案例展示區,萊茵河畔地面道路改造為隧道、船來船往的繁忙老港區轉變為"媒體港"等上世紀90年代的城市經典變化,被實物和多媒體技術微縮呈現出來。
杜塞爾多夫市市長迪爾克·埃爾貝斯強調,無論是城市的發展還是城市的宜居,都離不開對文化的傳承。面對蘊含著歷史文化的老港口和老街道,杜塞爾多夫在新的發展階段沒有簡單地將其推倒重來,而是從產業轉型的需求出發,對老城區進行保留和改造,實現了城市的重新定義和城市空間的拓展。
世博會浦西園區的江南廣場,是中國民族工業發祥地---江南造船廠舊址。這里永久放置了15件(組)雕塑,共同演繹"工業記憶"的主題。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認為,雕塑有助于恢復人們的歷史記憶,體現江南造船廠100多年間留給上海的城市印跡。
孫振華說:"城市發展是需要累積的,不應發展一段丟掉一段。希望上海世博會能樹起一面傳承歷史文脈、尊重歷史積淀的旗幟,為今后中國的城市發展提供借鑒。"
讓世博帶來的多元文化開啟民智1968年,貴和皓山第一次來到中國,江西、福建等地的秀麗山水,特別是當地出產的陶瓷以及中國悠久的陶瓷文化,讓貴和皓山沉醉、傾倒。又過了16年,貴和皓山開始在京都設窯從事陶藝創作,如今已是日本著名陶藝家。
今年,貴和皓山又來到上海世博會參觀、取經,并與中國同行共同舉辦了一個"中日陶瓷珍品展"。
65歲的貴和皓山說:"在中國古代陶瓷面前,我不僅看到了精美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感受到令人稱奇的想象力,其中還蘊含著古代工匠高遠的志向和不懈的追求。而這些文化和精神層面的東西,不僅可以啟發我們新的創意靈感,更是當代社會所缺乏的。我希望世博會能起到匯聚多元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作用。"
在新西蘭館前,露天擺放的一艘長約10米的獨木舟。這艘獨木舟尚未完工,每天都有幾名毛利族工匠手持斧鑿,不惜氣力地捶打、雕刻。這件被命名為"種子"的巨型展品,象征著毛利人大約1000年前從南太平洋島嶼渡海來到新西蘭的久遠歷史,也是毛利民族在風浪中搏擊、生存的見證。
"等到7月9日新西蘭國家館日這一天,''種子''將全部完成并送給中國。作為毛利人傳統文化象征的獨木舟,將成為新中兩國友誼的橋梁。"新西蘭展區總代表菲利普·吉布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