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建筑
隨著科技的進步,建筑,早已從最原始的遮風擋雨、御寒避暑的地方,發展成為能夠完成人類夢想,實現更多可能性的空間,建筑的功能正在被無限延展。而世博會的永久性建筑,有著更多意想不到的新功能,建筑“活”起來了。
精彩絢麗的世博會開幕式令人難忘,而舉辦盛典的“飛碟”——世博文化中心更是園區里最具未來感的建筑。與眾不同的是,這座國內獨一無二的文化場館,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隨時變形,靈活調整為4000座、8000座、1.2萬座以至1.8萬座的演出場。
同時,舞臺也可根據演出內容調整大小、形態甚至在360度空間進行三維組合,帶來無限的舞臺設計空間和藝術創意空間。更神奇的是,這座自如變形的未來場館,還可以利用先進的設備快速制冰,24小時內變身符合奧運標準的冰球賽場。
世博園里最大的建筑世博軸,有著6個被稱為自然光收集器的巨大鋼結構“陽光谷”,其中最大的上面直徑99米、下面直徑20米,其鋼結構由1700個單元構建而成。巨型索膜結構屋頂膜面長約843米、最寬處約97米,膜面展開面積達7.7萬平方米,巧妙組合成了世界第一的索膜結構建筑。
世博軸兩側的景觀綠坡、膜結構屋面以及“陽光谷”都可進行雨水收集,經簡單凈化后用于衛生間沖洗和景觀灌溉,既節約了水資源,又大大減少了建筑自身和園區排水泵站的建設投資與運營能耗。
看似方正的世博中心,其實布滿了“會呼吸的墻”。世博中心富有創意的片狀折線玻璃外墻,每片玻璃的縫隙,可以通過手動或電控令兩組窗扇上下開啟,形成有序的空氣對流。外側有機排列的玻璃折片,既可阻止強風又能保持立面的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