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工”廢品地下交易
中山路與解放路交界處陶街及周邊是廣州電子垃圾的一個集散地。業內人士估計,這里每年大約有數百噸經過拆解分類的舊產品流入廣州。
7月10日凌晨5時左右,天還沒亮。陶街四周還非常安靜,但一處破舊市場二樓卻已經有很多早起的人,馬路上堆滿了編織袋和箱子。
“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清遠過來的,袋子里面的舊東西都是從清遠那邊拆解好分類運過來的。大多數是電子垃圾。”在這一帶混了好幾年的老張說。
清晨6時,天已經放亮,二樓破爛不堪的市場開始熱鬧起來,所有東西都擺放在地上。一捆捆的黑色電線、一箱箱不同規格的接線板、插頭,還有舊相機、耳機、電鋸等琳瑯滿目,全部是舊貨,很多是臺灣地區來的,也有相當多的寫有“MADE IN JAPAN”或“MADE IN USA”字樣。
電線是按斤賣的,從幾元到幾十元都有。“你看這線芯,銅絲多亮。”老張說。有人要買插頭,正跟貨主討價還價。“兩塊錢一個,最低價。”賣主不急著出貨,價格不打折。“市場只有周末才有。”老張說。
附近不只有這一個市場,在荔灣路還有一個在周五晚深夜才開張,“都是打著手電筒看貨。” 據悉,很多時候這個市場只是起到貨物展銷的作用,顧客看好了,會私下里跟貨主商量再大量進貨。因此沒有辦法估計到底有多少流通,但一年下來,幾百噸絕對沒有問題。
深度分析:電子垃圾“藏寶貝” 處理應產業化
有研究表明,在1噸隨意搜集的電子板卡中,可以分離出143公斤銅、0.5公斤黃金、2公斤錫等有用金屬,其中僅黃金就價值不菲。因此廢舊電器回收員、拆解者及終端回收利用者有著莫大的利益關系。綠E廣州是廣州本地一個公益團體,其志愿者賴蕓表示,只要電子廢物的“價值”一直存在,針對電子垃圾拆解利益鏈條就無法真正消失。因此,電子垃圾的產業化處理問題應當被政府提上議程。
記者了解到,廣州市還沒有正規處理電子垃圾的企業,但相關部門已公布了《廣州市申請電子廢物處理單位名錄管理辦事指南》,并先做好對轄區(含十區、兩縣級市)內從事廢舊電子電器分揀、拆解的單位名錄管理,鼓勵企業申請加入電子廢物處理企業名錄。電子廢物處理須具備環評審批、污染防治設施竣工環保驗收批準等準入條件,嚴格執行環保部的《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其次是開展家電以舊換新的試點工作,推動正規企業介入回收、拆解、處置,目前廣東省已經在惠州設有定點處置企業。多個部門配合加大執法力度,打擊非法回收、拆解、處置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