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現在,不要打開電腦,也不要打開手機的網絡瀏覽器,你能說出“力量哥”“吞世代”、“iphone女”、“刷書客”分別代表什么意思嗎?就像這樣,每天當你進入互聯網世界后,撲面而來的海量新詞都會讓你應接不暇,這種高度濃縮的網絡流行語,是網友間的接頭暗號,又被稱為全球信息的杠桿、網絡傳播的犀利武器。
網絡上每天都生產出很多詞語,同時也淘汰很多詞語。“你不懂詞,在互聯網里沒法活。”日前,在全球最大中文知識網絡社區互動百科舉辦的文化沙龍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這樣說。“新詞出現的頻率太高了,你會發現每個人無法掌控,最新銳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過去只有報紙或者權威傳播工具才能造詞,現在在互聯網上,只要你弄出好玩的,互聯網上很多人會幫你傳播,這個詞會一下子傳得很快。”
詞語甚至已經成為熱點事件傳播過程中的標志性符號,比如2009年的“被就業”、“躲貓貓”和“欺實馬”。有人因此提出了“詞媒體”的概念,指將詞作為傳遞信息載體,最大限度地加快傳播和記憶的速度,將特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進行超濃縮,以便于口口相傳。
“詩人和網友是詞語的兩個使用先鋒。”接力出版社副總編輯、1998年就開始寫《語詞筆記》的黃集偉這樣說。“有些詞像一個釘子,當釘子不見了,你會發現原來那兒掛著個風衣。”黃集偉以“保八”一詞為例,該詞全稱為“保證GDP增長速度不低于8%”。“當時這個詞出現在媒體上,主要是便于版面呈現和敘述的簡捷。可能過幾年就沒人知道‘保八’是什么意思了,它只是作為一個符號留存。語詞有很多功能,有些是不進入大范圍人群的交流和日常語匯,但它會作為曾經發生的一件事情留存。”
互聯網上的百科全書可以將這些詞語收藏起來。維基百科自2001年1月15日成立至今,在全球2100萬名登記用戶的共同努力下,已經擁有272種書寫語言,共計1440萬個詞條;中文知識網絡社區互動百科,目前由210萬網民編寫了445萬個詞條,共計49億字。可與此作參照的是,100名全職編輯,4000位專家參與、耗時10年之久的《大英百科全書》第15版,全書共收錄詞條近10萬個。
“所有網民都在這里給知識添磚加瓦,每個網友的價值在這里得到了很大的肯定,這是文化民主、詞的民主化。”張頤武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