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歷史很精彩,有時也無奈
武昌起義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在一個月內,就有13個省(包括上海)及其他省的許多州縣宣布起義,脫離清政府的統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終于覆滅。
【中華民國誕生】
1911年底,孫中山從海外回到上海。“獨立”各省的代表在南京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并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3月,臨時參議院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是中國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而“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院、法院行使其統治權”。《臨時約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認了資產階級共和政治制度。
【陷入軍閥混戰】
然而,南京臨時政府只存在了3個月就夭折了。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以及附和革命的舊官僚、立憲派的共同支持下,竊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
北洋軍閥政府從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思想上對辛亥革命進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國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淵,陷入了軍閥混戰的亂世。
中國人民更加深入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開始了。
時空暢想,辛亥精神永放光芒
透過從武昌龜蛇兩山飄過的歷史煙云,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思:為什么說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邁向獨立、富強的歷史起點?
【改變中國】
第一,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進程中提出了一個新的奮斗目標,這個意義非同小可。
第二,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了不起的事情。
那時,共和政體在世界范圍內還為數很少,西方大國中實行了共和政體的只有美、法兩國,亞洲連一個共和國也沒有。
第三,在思想領域引起十分深刻的變化。它的主要表現有兩點:民主精神高漲,思想得到很大解放。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思想解放的洪流就不可阻擋。人們便大膽地繼續向前探索了。
【歷史局限】
辛亥革命終究沒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也沒有結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那時的革命黨人充滿著對祖國的熱愛,有著革命的決心,卻提不出一個徹底的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第二,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并發動了群眾,但做得遠遠不夠。這樣,他們在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面前只能深感自己缺乏實力而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從而走向妥協。
第三,領導這場革命的中國同盟會是一個松散的組織,成員復雜。當革命開始取得勝利時,革命陣營內部便呈現出一派分崩離析的混亂局面:內部意見分歧,不少人轉眼間成為享有權勢的新貴而心滿意足,開始爭權奪利。
盡管如此,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它跨出了一大步。
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報告中把辛亥革命同新中國誕生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改革開放擺在一起,稱為“20世紀中國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信和清醒地看到:中華民族正在闊步走向偉大復興。(記者 李林)